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下图是意大利威尼斯画派开创者乔瓦尼·贝利尼16世纪初的...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下图是意大利威尼斯画派开创者乔瓦尼·贝利尼16世纪初的作品《诸神之宴》,描绘出诸神宴饮的欢乐场面。画面中,盛水果和汤的三件器皿是来自中国的青花瓷。贝利尼同时也经营着一家繁忙的作坊。

解说词是结合事物的图像、实物等进行解释说明的文辞,它通过对事物准确描述,使观众和听众了解事物的来龙去脉、特征和意义等。结合所学历史知识,选取一个角度写一段对该画的解说词。(要求:主题明确、介绍准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参考示例:中国古代瓷器享誉世界《群神宴》是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威尼斯画家乔瓦尼的作品,画中盛水果和汤的三件器皿是来自中国明朝的青花瓷。画家把东方瓷器放在突出的位置上,出现在诸神宴饮的场合,反映出当时欧洲人对中国瓷器格外珍视。 明清时期,中国古代的瓷器生产领先于世界。瓷器种类丰富,青花瓷、彩瓷、珐琅彩争奇斗艳。明朝的青花瓷至今被人们奉为珍品。通过海上丝绸之路,瓷器对外的销量巨大。为适应国外客户的需要,明代烧制了带有阿拉伯文和梵文装饰图案的瓷器。清代还根据欧洲商人的订单,专门烧制西餐用具和和鱼缸等,西方国家称中国为“瓷器大国”。 中国古代瓷器,不但集工艺、美学、商贸之大成,更在某种程度上成为打破疆域、沟通世界、推动文明交流的一种文化符号。 其他参考主题举例: (1)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盛行 (2)明清时期中西文化交流频繁 【解析】 根据材料“画面中,盛水果和汤的三件器皿是来自中国的青花瓷。贝利尼同时也经营着一家繁忙的作坊”可知画家把东方瓷器放在突出的位置上,出现在诸神宴饮的场合,反映出当时欧洲人对中国瓷器格外珍视。这需要从海上丝瓷之路、中国明清时期瓷器的发展及中外经济文化交流等方面进行分析。若从其它角度分析,需要围绕中外文化交流及人文主义等角度进行分析,言之成理即可。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周时期,“国”为诸侯的封地,至春秋战国时代则为各争霸国,自秦统一六国,“国”即为王朝国家,直至清王朝灭亡。就“天下”而言,周时,天子之治域谓“天下”;至于秦汉一统,“天下”意味着凡朝政所及,无所不包。随着中国统治实体的扩大和国家政治影响范围的扩展,“天下”所涵盖的范国也在不断扩展。就地理概念而言,如果将各王朝直接或间接统辖的区域理解为古典的中国,那么在中国以外的地方,诸如朝贡国、藩属国、西汉丝绸之路所及之地、佛教的发源地等虽不属王朝所辖区域,却构成“天下”的一部分。在此过程中,传统的“国”得到了扩展,对“天下”的认知和界定也得到进一步拓展。

——摘编自刘凤雪《“民族国家”观念在近代中国的生成》

材料二  顾炎武在《日知录》中指出:“有亡国,有亡天下。亡国与亡天下奚辨?曰:易姓改号,谓之亡国;仁义充塞,而至于率兽食人,人将相食,谓之亡天下。……是故知保天下然后知保其国。保国者,其君其臣肉食者谋之;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严复认为:“国者,斯民之公产也王侯将相者,通国之公仆隶也”。孙中山在1905年提出“驱逐鞑虏恢复中华”,在1912年《临时大总统宣言书》中提出:“国家之本,在于人民。合汉、满、蒙、回藏诸地为一国,即合汉、满、蒙、回、藏诸族为一人。是曰民族之统一。”章太炎在1907年发表的《中华民国解》一文中表示:“中华’之名词,不仅非华一地域之国名,亦且非一血统之种名,乃为一文化之族名。”

——摘编自陈茁《清末民初中国知识精英的国家观念转型研究》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国”与“天下”观念的演变,并分析其演变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指出自明末清初到辛亥革命前后,“天下”“国”“民族”“中华”等被赋予的新的内涵,并分析这些观念变化产生的重要影响。

 

 

查看答案

下图为中国财经报公布的2016年金砖五国数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发达国家仍居世界经济主导地位

B. 世界经济力量对比发生显著变化

C. 世界经济的区域集团化趋势加强

D. 金砖国家成为多极化格局的一极

 

查看答案

普法战争结束后不久,法国社会认为,是德国的教师打败或帮助打败了法国军队,因此,教育改革……被视为是一种“爱国主义责任”。1875年,为应对法德两国科技的快速发展,英国皇家科技发展与教学委员会主张在大学中设立科学博士学位。英法两国的教育改革本质上说明了

A. 教育改革为第二次工业革命创造条件

B. 教育改革促成世界市场的完善

C. 英法在两次工业革命中都成果卓著

D. 国家间竞争压力要求科技进步

 

查看答案

1830—1889年英国主要进口谷物情况如下表所示,据此推断,英国1830—1889年英国进口小麦、大麦、燕麦的重量(千夸特)/年均

 

年份

小麦

大麦

燕麦

1830—1839

3743

659

1494

1840—1849

10667

2182

1834

1850—1859

19326

3586

3523

1860—1869

33697

6894

6990

1870—1879

50406

11088

11938

1880—1889

70282

14849

14162

 

 

A. 在对外贸易中处于入超地位

B. 土地贵族的政治地位有所提升

C. 政策调整推动了工业化进程

D. 科技进步导致农产品价格下降

 

查看答案

亚里士多德说,陶片放逐法之定立是为了防范那些权高位重者,而在该法出台后的前三年内,人们放逐的都是僭主的朋友。然而在第四年,它也被用于除去那些看起来过于强大的人。据此可知,亚里士多德强调了该法

A. 维护民主制度的效果

B. 防范僭主政治的无力

C. 执行的盲目性随意性

D. 打击精英人物的倾向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