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下表是中国近代鸦片战争前后中国茶叶产销统计表,表中数据与信息反映了 年代 植茶面...

下表是中国近代鸦片战争前后中国茶叶产销统计表,表中数据与信息反映了

年代

植茶面积(万亩)

产量(万担)

内销(万担)

外销(万担)

1837

521

260.5

200

60.5

1861

625

312.5

202.5

110

1871

819

409.5

202.5

207

1886

934.9

567.46

205

362.46

 

 

A. 茶叶产量的增加主要是因为中国的逐利意识逐渐淡薄

B. 民族工业发展速度大大加快,带动人民富裕

C. 自然经济已经解体完毕

D. 鸦片战争后中国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联系日益紧密

 

D 【解析】 根据图表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837-1886期间,中国茶叶产量增加,但内销较为稳定,外销大幅增长,说明大量中国茶叶销往国外,故D项符合题意。A项,茶叶产量及销量的增加说明中国的逐利意识逐渐增强,故排除。B项材料无法体现,故排除。C项,近代中国自然经济一直居于主导地位,鸦片战争后,沿海自然经济开始解体,而自然经济完全解体的说法错误,故排除。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正如德国梅涅克的思想变化一样,民国国父孙中山的思想也经历了从改良派逐渐到革命派的转变,当时的社会需求与救亡图存的需要促进了孙中山思想的转变。这说明

A. 人们思想观念的变化与时代局势息息相关

B. 个人思想的变化主要通过暴力革命来体现

C. 当时社会的发展主流是资本主义发展潮流

D. 近代中国人们的思想变化是与主观愿望成正比的

 

查看答案

由于魏晋以来的九品中正制严重地妨碍着中央皇权,开皇七年,隋文帝下诏“罢州郡之弊,废乡里之举”,规定所有官员的选任一律须先分科参加考试,然后由吏部录用。这说明了

A. 隋朝分科考试的实行主要是为了加强专制

B. 科举制从隋文帝开始实行

C. 隋朝时只有分科考试这一种选官制度

D. 通过科举制实现了分权制衡

 

查看答案

    材料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连那些素来都不问政治、清高脱俗的教授和学者也加入了“保卫祖国”的大合唱。爱因斯坦本人则公开声明自己是和平主义者,反对一切战争。他认为科学是全世界的,因此像躲避瘟疫一样,避开那些数不清的对炮弹、潜艇和飞机的研究。他说:“在我看来,战争是多么卑鄙、下流!我宁愿被千刀万剐,也不愿参与这种可憎的勾当。”

进入三十年代以后,爱因斯坦逐渐转变为积极的和平主义者。1933年4月,有人请求他出面援助因拒绝服兵役而被捕的比利时青年,他发表公开信回答说:“如果我是比利时人,在目前的形势下,我不会拒绝服兵役。我将愉快的参军。我相信,这将有助于拯救欧洲。”后来爱因斯坦移居美国。在得知希特勒动员力量进行核研究的消息后,他毅然给罗斯福总统写信,建议美国加快研究。

1945年,美国在长崎和广岛投掷了原子弹。爱因斯坦悔恨地认为是自己“按了按钮”,并表示如果知道德国人不会成功地制造原子弹,就一点忙都不会去帮了。他认为,消除原子弹对人类生存的威胁已经成为今天最迫切的问题,因而积极投身到反战和平运动中。

——以上摘编自布恩《爱因斯坦大传》

请回答

(1)根据材料,指出爱因斯坦和平主义思想的变化。

(2)爱因斯坦临终前夕在一份反战和平宣言上签了字,这份宣言是在什么背景下发表的?

(3)联合国的哪些行动与爱因斯坦的思想是一致的?

 

查看答案

(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1943年举行的开罗会议上,中美两国政府首脑就战后问题进行了一次广泛详尽的讨论,在许多问题上达成一致。关于中国的国际地位,美方表示希望战后保持中国的大国地位,与美英苏共同担负维持和平的责任,中方欣然领诺。关于对日本的军事管制,美方希望以中国为主,中方要求美国主持,中国派兵协助。关于领土问题,中美双方同意,东北及台湾、澎湖列岛归还中国;美方询问中国是否希望获得琉球群岛,中方提出由国际机构委托中美共管;美方提议由中国先行收回香港,然后宣布与九龙合成为全世界自由港,中方深以为然,但后为丘吉尔拒绝。关于朝鲜和印度支那,中方提议让这些国家独立,美方表示同意。此外,双方还讨论了日本天皇的地位、日本以实物进行赔偿、美国对华经济援助、军事合作等问题。

—摘编自吴东之主编《中国外交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美双方就中国领土问题达成一致并写入《开罗宣言》的内容,说明其意义。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中美政府首脑会晤所反映的美国战后东亚秩序构想。

 

查看答案

(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1943年10月,中、美、英、苏四国共同签署了《关于普遍安全的宣言》,宣告在战后建立一个维持国际和平与安全的国际组织,奠定了联合国成立的基础。1944年8~10月,中、美、英、苏四国代表在美国举行会议,中国代表团提出的关于处理国际争端的原则等多项建议后来被纳入联合国宪章,被称为“中国建议”。10月9日,中、美、英、苏四国同时发表了《关于建立普遍性国际组织的建议案》,确立了未来联合国宪章的基本内容,1945年4月,联合国制宪会议在旧金山召开,四个发起国的首席代表轮流担任大会主席,中、英、法、俄和西班牙文为会议正式语言,设立了中、美、英、苏、法等十四国首席代表组成的执行委员会。6月25日制宪大会一致通过《联合国宪章》。次日,与会的50个国家举行签字仪式,中国代表团第一个在宪章上签字,中国成为联合国安理会五大常任理事国之一。

—摘编自张海鹏主编的《中国近代通史》

(1)根据材料,概述中国在参与联合国创建过程中的主要活动。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国成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主要原因。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