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韪良1865年到同文馆执教后,“条约翻译”曾成为同文馆每三年一次大考的考试科目,初试时令学生把外文照会译成汉文,复试时则将某条约中的片段译成外文。这反映了
A. 清政府固守传统的朝贡外交
B. 清政府彻底成为洋人的工具
C. 中国依然处于闭关锁国状态
D. 近代国际关系体系影响中国
1763年4月,英国议员威尔克斯发表匿名文章,谴责国王乔治三世凌驾于议会之上的专横行为。乔治三世下令逮捕威尔克斯。被少数贵族控制的下议院迎合国王旨意,不顾议员享有逮捕豁免权的规定,宣布取消威尔克斯的议员资格。在1768年议会选举中,威尔克斯再次当选为议会代表,下议院蛮不讲理地拒绝承认他的议员资格。这一事件的发展表明
A. 议会选举改革成为当务之急
B. 国王执政的合法地位受质疑
C. 下议院权力呈日益扩大趋势
D. 民主和专制的斗争依然存在
下表是中国近代鸦片战争前后中国茶叶产销统计表,表中数据与信息反映了
年代 | 植茶面积(万亩) | 产量(万担) | 内销(万担) | 外销(万担) |
1837 | 521 | 260.5 | 200 | 60.5 |
1861 | 625 | 312.5 | 202.5 | 110 |
1871 | 819 | 409.5 | 202.5 | 207 |
1886 | 934.9 | 567.46 | 205 | 362.46 |
A. 茶叶产量的增加主要是因为中国的逐利意识逐渐淡薄
B. 民族工业发展速度大大加快,带动人民富裕
C. 自然经济已经解体完毕
D. 鸦片战争后中国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联系日益紧密
正如德国梅涅克的思想变化一样,民国国父孙中山的思想也经历了从改良派逐渐到革命派的转变,当时的社会需求与救亡图存的需要促进了孙中山思想的转变。这说明
A. 人们思想观念的变化与时代局势息息相关
B. 个人思想的变化主要通过暴力革命来体现
C. 当时社会的发展主流是资本主义发展潮流
D. 近代中国人们的思想变化是与主观愿望成正比的
由于魏晋以来的九品中正制严重地妨碍着中央皇权,开皇七年,隋文帝下诏“罢州郡之弊,废乡里之举”,规定所有官员的选任一律须先分科参加考试,然后由吏部录用。这说明了
A. 隋朝分科考试的实行主要是为了加强专制
B. 科举制从隋文帝开始实行
C. 隋朝时只有分科考试这一种选官制度
D. 通过科举制实现了分权制衡
材料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连那些素来都不问政治、清高脱俗的教授和学者也加入了“保卫祖国”的大合唱。爱因斯坦本人则公开声明自己是和平主义者,反对一切战争。他认为科学是全世界的,因此像躲避瘟疫一样,避开那些数不清的对炮弹、潜艇和飞机的研究。他说:“在我看来,战争是多么卑鄙、下流!我宁愿被千刀万剐,也不愿参与这种可憎的勾当。”
进入三十年代以后,爱因斯坦逐渐转变为积极的和平主义者。1933年4月,有人请求他出面援助因拒绝服兵役而被捕的比利时青年,他发表公开信回答说:“如果我是比利时人,在目前的形势下,我不会拒绝服兵役。我将愉快的参军。我相信,这将有助于拯救欧洲。”后来爱因斯坦移居美国。在得知希特勒动员力量进行核研究的消息后,他毅然给罗斯福总统写信,建议美国加快研究。
1945年,美国在长崎和广岛投掷了原子弹。爱因斯坦悔恨地认为是自己“按了按钮”,并表示如果知道德国人不会成功地制造原子弹,就一点忙都不会去帮了。他认为,消除原子弹对人类生存的威胁已经成为今天最迫切的问题,因而积极投身到反战和平运动中。
——以上摘编自布恩《爱因斯坦大传》
请回答
(1)根据材料,指出爱因斯坦和平主义思想的变化。
(2)爱因斯坦临终前夕在一份反战和平宣言上签了字,这份宣言是在什么背景下发表的?
(3)联合国的哪些行动与爱因斯坦的思想是一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