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英国人这样描述清政府早期对条约的态度:“中国代...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英国人这样描述清政府早期对条约的态度:“中国代表们并不细加审查,一览即了”。因为条约在清政府看来,通商权利原本就符合施(夷狄)之以恩惠的羁縻之道。60年代后,英、美等国分头向清政府递交一项声明,对各省执行条约的状况表示不满,并向清政府提出警告。1864年,清政府刊印《万国公法》,对此李鸿章认为为民族挽回权益计,遵守与应用《万国公法》应成为时代之必需。1884年,总理衙门表示:“惟我中国办事,均系十分遵约,一本万国公法而行。”至20世纪初,驻俄公使明确提出效法日本,改革内政,以修改约章。

——摘编自王建朗《两岸新编中国近代史·晚清卷》

材料二:学者认为中国近代社会转型的进程从19世纪五六十年代到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主要经历了被动开放、经济起步、政体变革、思想解放四个时期。这是一种社会质变,即社会生活各个领域、各个层面发生了整体性的变革。

——陈国庆《中国近代社会转型研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鸦片战争后清政府对待近代条约态度的变化并分析转变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晚清时期中国“被动开放”的历程及不同阶层在19世纪70年代至20世纪20年代就“政体变革”所做的尝试和努力。

 

 

(1)变化:从因对国际法的无知而漠视条约到有意识遵守、利用国际条约再到谋求修改不平等条约。原因:①西方列强对清政府的施压;②西方国际法学书籍和观念传入中国;③开明地主阶级思想观念的转变;④挽救民族危机的需要。 (2)历程:①鸦片战争后,中国国门被打开;②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政府被迫开放11个通商口岸,开放范围延伸到整个沿海,并允许外国人到中国内地游历、通商、自由传教;③甲午中日战争后,帝国主义在中国的通商口岸深入中国内地;④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外国公使进驻北京,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后,划东交民巷为使馆界,不准中国人居住,政治核心区域被迫开放。 尝试和努力:①19世纪70年代,早期维新派兴起,主张变革中国政治制度,主张“君民共主制”,其后以康梁为代表的维新派创报刊,建学会,宣传维新思想,倡导在中国建立君主立宪制;②20世纪初,清政府进行新政改革,成立内阁,但实质是一场政治骗局;③革命派宣传革命思想,要求推翻清政府,辛亥革命后推翻君主专制,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 【解析】 (1)第一小问,从材料二“不细加市查,一览即了……刊印《万国公法》……遵守与应用《万国公法》应成为时代之必需”得出从因对国际法的无知而漠视条约到有意识遵守、利用国际条约再到谋求修改不平等条约。第二小问,由材料“英、美等国分头向清政府递交一项声明,对各省执行条约的状况表示不满,并向清政府提出警告”,可见西方列强对清政府的施压;由材料“清政府刊印《万国公法》”,可见西方国际法学书籍和观念传入中国;由材料“李鸿章认为为民族挽回权益计,遵守与应用《万国公法》应成为时代之必需”,可见开明地主阶级思想观念的转变,是基于挽救民族危机的需要。 (2)第一小问“历程”,可以历数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造成我国被动开放的信息。第二小问“尝试和努力”,可以从分别早期维新派、康梁维新派和资产阶级革命的政治主张和实践作答。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1941年4月,新四军在根据地创办了第一家银行,随后建立印钞厂,发行抗币,并禁止日伪货币在根据地流通。中共这一举措

A. 加剧了沦陷区的通货膨胀

B. 挫败了日寇对国统区的经济封锁

C. 为持久抗战提供经济支持

D. 使抗币成为国民政府的合法货币

 

查看答案

抗战时期,日军在沦陷区改革教育体制,缩短中等教育和高等教育的学习年限,增大初等教育在整个学制中的比重;日军这样做是便于实现其同化政策的阴谋。构成这段文字的是

A. 历史观点和历史解释    B. 历史叙述和历史解释

C. 历史结论和历史解释    D. 历史观点和历史结论

 

查看答案

在太原会战中,中央军、晋绥军正面防御,八路军攻击敌军两翼。115师切断了忻口与张家口、北口的敌军交通线;120师切断了忻口与大同的交通线;129师陈锡联部偷袭了阳明堡机场,削弱了日军对山西战场的空中威胁……这说明

A. 中共领导的八路军是抗战主力

B. 太原会战是全面抗战以来的首次大捷

C. 正面战场发挥抗战主导作用

D. 太原会战是国共合作抗战的战役

 

查看答案

费正清曾断言:辛亥革命建立的新政体是覆盖在旧中国上的薄薄的一层皮,它距离中国民间社会极其遥远。可见,该学者认为当时

A. 中国民主革命力量不足    B. 辛亥革命缺乏群众的支持

C. 中国应该实行社会改良    D. 共和制难植根于中国社会

 

查看答案

孙中山在其革命生涯中一度倡导“驱除鞑虏,恢复中华”。然而辛亥革命后却宣示:“国家之本,在于人民。合汉、满、蒙、回、藏诸地为一国,即合汉、满、蒙、回、藏诸族为一人,是曰民族之统一。”孙中山这种转变表明

A. 民族主义具有强烈的整合意识

B. 民主革命性质发生了显著变化

C. 辛亥革命初步实现了民族统一

D. 革命派转向建立人民民主国家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