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唐朝的监察制度,经过众多思想家的引导,...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唐朝的监察制度,经过众多思想家的引导,并在总结汉以来监察制度的经验基础上,建立了比较成熟和定型的“一台三院”的监察体制。在地方监察体制上,唐初分全国为十道监察区,由监察御史十人分巡州县。开元二十一年(733年)改全国为十五道,监察御史亦增至十五人。御史不仅是察吏之官,也是“掌律令”之官,无论治吏与明法都与御史密切相关。唐朝的监察法以《监察六法》为代表,是“道察”体制的产物。首先,“察官人善恶”,使监察的覆盖面扩展到所有的官僚;其次,将户口、赋役、农桑、库存等经济指标列为监察的内容,显示对经济监察的重视;最后,司法监察已成为监察的重点,皇帝派出巡按地方的监察御史多奉命察大案案、冤案。除《监察六法》外,皇帝对御史每次巡行的监察重点都作出明确的指示。

——张晋藩《察吏是治国之本——中国古代监察制度的历史镜鉴》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唐代监察制度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唐代监察制度改革的意义。

 

 

(1)特点:①继承前朝监察制度的经验,并有所创新;②监察覆盖面广;③重视经济监察,以司法监察为重点;④御史兼治吏与明法职能;⑤以皇权为中心。 (2)意义:①总结和发展了前代监察制度的经验;②整顿吏治,防治腐败,保障了国家机构正常运转;③加强了中央集权,维护社会稳定;④为后世监察制度改革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解析】 (1)由材料“总结汉以来监察制度的经验基础上,建立了比较成熟……监察体制”,可见继承前朝监察制度的经验,并有所创新;由材料“监察的覆盖面扩展到所有的官僚”,可见监察覆盖面广;由材料“将户口、赋役、农桑、库存等经济指标列为监察的内容,显示对经济监察的重视”,可见重视经济监察,以司法监察为重点;由材料“司法监察已成为监察的重点,皇帝派出巡按地方的监察御史多奉命察大案案、冤案”,可见御史兼治吏与明法职能;结合所学,监察体制以皇权为中心,服务于皇权。 (2)根据材料“在总结汉以来监察制度的经验基础上,建立了比较成熟和定型的‘一台三院’的监察体制”可知,唐代监察制度改革总结和发展了前代监察制度的经验;根据“御史不仅是察吏之官,也是‘掌律令’之官,无论治吏与明法都与御史密切相关”得出改革有利于整顿吏治,防治腐败,保障了国家机构正常运转;根据材料“皇帝派出巡按地方的监察御史多奉命察大案、要案、冤案”可知,监察制度改革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维护社会稳定;再结合所学可知,唐代监察制度改革也为后世监察制度改革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政治学家萨孟武先生说:“吾国中央官制,秦汉以后,无时不在变化之中,而其变化的特质则为天子的近臣转变为国家的大臣。天子畏帝权旁落,慎大臣窃命,欲收其权为己有,常用近臣以压制大臣。历时既久,近臣便夺取了大臣的职权,因之大臣乃退处于备员的地位,而近臣却渐次变为大臣。近臣一旦演变为大臣,天子又欲剥夺其权,而更信任其他近臣。选样,由近臣而大臣,演变不已,而吾国中央官制遂日益复杂起来。”

阅读材料,结合中国古代史史实,评析萨孟武先生关于中国古代中央官制的特质的观点。(要求: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英国人这样描述清政府早期对条约的态度:“中国代表们并不细加审查,一览即了”。因为条约在清政府看来,通商权利原本就符合施(夷狄)之以恩惠的羁縻之道。60年代后,英、美等国分头向清政府递交一项声明,对各省执行条约的状况表示不满,并向清政府提出警告。1864年,清政府刊印《万国公法》,对此李鸿章认为为民族挽回权益计,遵守与应用《万国公法》应成为时代之必需。1884年,总理衙门表示:“惟我中国办事,均系十分遵约,一本万国公法而行。”至20世纪初,驻俄公使明确提出效法日本,改革内政,以修改约章。

——摘编自王建朗《两岸新编中国近代史·晚清卷》

材料二:学者认为中国近代社会转型的进程从19世纪五六十年代到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主要经历了被动开放、经济起步、政体变革、思想解放四个时期。这是一种社会质变,即社会生活各个领域、各个层面发生了整体性的变革。

——陈国庆《中国近代社会转型研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鸦片战争后清政府对待近代条约态度的变化并分析转变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晚清时期中国“被动开放”的历程及不同阶层在19世纪70年代至20世纪20年代就“政体变革”所做的尝试和努力。

 

 

查看答案

1941年4月,新四军在根据地创办了第一家银行,随后建立印钞厂,发行抗币,并禁止日伪货币在根据地流通。中共这一举措

A. 加剧了沦陷区的通货膨胀

B. 挫败了日寇对国统区的经济封锁

C. 为持久抗战提供经济支持

D. 使抗币成为国民政府的合法货币

 

查看答案

抗战时期,日军在沦陷区改革教育体制,缩短中等教育和高等教育的学习年限,增大初等教育在整个学制中的比重;日军这样做是便于实现其同化政策的阴谋。构成这段文字的是

A. 历史观点和历史解释    B. 历史叙述和历史解释

C. 历史结论和历史解释    D. 历史观点和历史结论

 

查看答案

在太原会战中,中央军、晋绥军正面防御,八路军攻击敌军两翼。115师切断了忻口与张家口、北口的敌军交通线;120师切断了忻口与大同的交通线;129师陈锡联部偷袭了阳明堡机场,削弱了日军对山西战场的空中威胁……这说明

A. 中共领导的八路军是抗战主力

B. 太原会战是全面抗战以来的首次大捷

C. 正面战场发挥抗战主导作用

D. 太原会战是国共合作抗战的战役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