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表为20世纪30年代末40年代初中国各行业内迁工厂数及其分布表(单位:个)。这说明西南地区
行业地区 | 机器 | 冶炼 | 电器 | 化学 | 纺织 | 其他 | 合计 |
重庆区 | 159 | 17 | 23 | 120 | 62 | 48 | 429 |
川中区 | 16 | 23 | 3 | 100 | 31 | 14 | 187 |
桂林区 | 17 | 4 | 8 | 8 | 23 | 7 | 67 |
昆明区 | 11 | 6 | 7 | 25 | 18 | 13 | 80 |
贵阳区 | 6 | 1 | 0 | 7 | 1 | 3 | 18 |
A. 躲过了日军的武装侵扰
B. 出现部门协调发展的格局
C. 社会经济结构有所改变
D. 找到了工业近代化的捷径
有学者指出,科举制度的废除砸了数十万举贡生员的饭碗,断绝了他们的仕途。为解决这一窘境,士绅阶层作为历史上地方政治建设的重要力量,他们借清政府开办新政之机,利用他们在社会上的影响和声望发展和壮大自己的力量,直接同清朝中央政府分庭抗礼。这说明科举制的废除
A. 使得士人阶层失去参与政权的机遇 B. 增强了清政府推行新政的地方力量
C. 使士人阶层开始涉足地方政治建设 D. 削弱了清政府的凝聚力和统治基础
从19世纪70年代起,洋务派兴办了一批大型军事工厂,同时规定其他省份调拨某军事局厂的产品,都需要支付全部或一部分工本费。如丁宝桢的四川机器局就强化了调拨产品计价的趋势。这种规定
A. 提升了四川在近代化中的地位
B. 使近代军用工业走出了困境
C. 有利于缓解企业的经费压力
D. 强化了军工产品市场化的趋势
下表为不同史籍中与崔彧有关的历史叙述。据此能够被认定的历史事实是
记述 | 出处 |
(崔彧)拜御史中丞……建言,选用台察官,若由中书必有偏徇之弊,御史官从本台选择(帝)从之。 | 《新元史·崔彧传》 |
(崔彧)负才气,刚直敢言。……由刑部尚书拜御史中丞,或言:台臣于国家政事得失,民生休戚,百官邪正,虽三公将相,亦宜纠察”(世祖)从之。 | 《蒙兀儿史记·崔或传》 |
(卢)世荣居中书未十日,御史中丞崔彧言其不可为相,忤旨,下彧吏按问,免官。 | 《新元史·卢世荣传》 |
或居御史台久,……以故人疾之。……或遂以病降,成宗谕之曰:“卿之辞退,诚是已,然勉为朕少留之。” | 《元史,崔或传》 |
A. 御史台无法发挥应有的作用
B. 卢世荣遭致崔彧妒忌与攻击
C. 崔彧为元朝初期的中枢重臣
D. 崔彧因秩卑权重而积极监察
唐代进士科举不仅依据考试成绩来录取应考者,而且还考察他们平时的文学作品,参考其社会声望,并且允许时人同主考官一起推荐优秀人才,被称为“公荐”和“通榜”。据此可知,通榜公荐法
A. 旨在增加下层读书人入仕渠道
B. 为营私舞弊提供了可能性
C. 体现了科举制度对公平的追求
D. 利于选拔真正实用的人才
西汉初期的法律条文记载:根据不同的等爵,每个人都可以占有不同数量的田宅。农民从国家那里得到土地,相应地交纳田租,服徭役、兵役。国家再通过爵位继承制、犯罪罚没和户绝收回等配套措施,形成一个土地有授有还的循环系统。这反映出西汉初期的土地政策
A. 有利于社会的稳定和发展 B. 确保土地分配相对公平
C. 旨在建立完整的赋役体系 D. 能够抑制土地兼并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