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春秋以后,郑国开垦了“蓬蒿藜藿”之地;晋国开垦了狐狸豺狼所居的“南鄙之田”;宋郑之间的“隙地”(可垦而未垦之地),也在被压榨的奴隶的辛勤劳动下开垦出来。上述现象出现的根本原因是
A. 春秋奴隶制发展成熟
B. 土地国有制度的瓦解
C. 牛耕与铁制农具的使用
D. 个体小农经济的形成
(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東后,德国海军的夭折使英国觉得可以高枕无忧了:英国已经恢复了在欧洲海域的绝对优势,英伦三岛似乎再无遭受入侵的任何可能。同时,一开始就卷入战争、肩负协约国主要战争重担的英国,整个国力遭到严重削弱。国内动荡和公众要求无法得到满足的情况迫使统治者改变手法,削减军费开支用于整顿国内经济、社会之需。《凡尔赛和约》签订以后,英国当局就自觉或不自觉地放松了对德国的安全警觉,不相信有中长期意义上的德国威胁,和平麻痹思想自上而下异常浓厚,不搞战备,不修防务,以为只要外交上运用得法,也可发挥作用。1926年,英国外交部备忘录中认为:“我们已经得到了所有我们想要的,也许更多,我们唯一的目标是保持我们所有的,并生活在和平之中。”
——据刘阿明《一战后初期英国对欧政策及其影响》整理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英国和平主义思潮出现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英国和平主义的特点并分析其消极影响。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唐朝晚期,割据的藩镇对所管辖领地内的矿冶实行政府垄断。节度使私开铜矿铸币,造成唐晚期货币发行的混乱局面。官府垄断矿业也损害了矿区居民的利益,引起了不满,因此而导致的民变时有发生。北宋初年,政府对矿业开采及其冶炼权力进行改革,先后颁行了《严禁民众开矿令》、《矿冶章程》、《招矿匠律令》等法律条文,在矿业管理机构的设置上打破了以往仅有中央和地方两级管理机构的管理体系,设立冶铸司作为管理矿冶铸钱事务的专职机构,从而形成了自上而下的三级管理体系。在官府的直接监督下允许民间探矿、报矿,并给予报矿人矿产地的优先承买权。亦明令禁止特殊场地的勘探和开采,以维护统治秩序和当地居民的利益。矿冶生产经营模式以招募制和承买制为主。宋代矿治生产的兴旺和发达的同时,矿冶管理机构及其职能亦随之完备。这一改革促使矿业生产十分发达,宋代矿业发展水平在中国封建社会矿业发展史上处于一个高峰阶段。
——摘自李强《我国矿业管理机构改革》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北宋初年矿业改革的目的。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简析北宋初年矿业改革的特点。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英国东印度公司大事年表
时间 | 大事 |
1600年 | 英国女王特许成立,采取了“单次航海”制度(见注),临时色彩深厚。 |
1657年 | 确立有限责任制,开始步入快速发展时期。 |
17世纪晚期 | 控制亚洲棉、丝织物贸易权;直接代理英国对印度的殖民战争 |
1773年 | 英国国会通过法案控制了公司;在孟加拉取得了鸦片贸易独占权;开始对华大量走私鸦片;垄断北美茶叶贸易权(后导致波士顿倾茶事件)。 |
1813年 | 英国国会通过特许状法案,终止其对印度贸易垄断权。 |
1833年 | 英国国会通过特许状法案,终止其对中国贸易垄断权;剥夺其商业职能,政治和管理权再次延长20年。 |
1858年 | 受印度民族大起义沉重打击,委托殖民统治权被剥夺。 |
1871年 | 公司解散。 |
——据(日)浅田实《东印度公司·巨额营业资本之兴衰》等编制
注:在每次出海前征集资金,当船只从亚洲载满货物返航后,再将其进口货物或出口货物的销售额,按照投资比例回馈给各个股东。
材料反映出英国东印度公司在近代全球化浪潮中扮演了多种角色。请任选其中一种角色。结合所学的世界近代史知识予以评析。(要求:现点明确,史论结合,言之成理)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古代卫生防疫虽然在理论和立法上仍属于以“爱民”相标榜的国家和地方官府的职责范图,但它们由于大都并不直接关乎钱粮与社会稳定这样的大事,所以显然不是国家和官府的施政重点,官府的举办与否,完全视当政者的道德责任感和行政能力,地方乡贤力量的活跃程度以及地方财力等多种随机因素而定,具有相当大的偶然性。所以,在民间社会力量相对活跃的江南地区,特别是在苏、杭等中心城市,这类事业往往由社会力量来承担,而由地方政府给予名义和法理上的支持,但也因为缺乏经常性保障,以及必要的管理、监督,故而也必然不可能使其实现制度化、经常化和普遍化。
——摘编自余新忠《清代卫生防疫机制及其近代演交》
材料二 下表为1912-1989年我国卫生行政机构沿革表。
| 时间 | 机构 | 隶属 | 职掌或下辖机构 |
北洋政府 | 1912年 | 卫生司 | 内务部 | 传染病和地方病的预防、领防接种以及共他卫生事项,海港及铁道的检疫,医师及药师的监督管理等 |
1913年 | 卫生科 | 内务部警政司 | ||
1916年 | 卫生司 | 内务部 | ||
南京国民政府 | 1927年 | 卫生司 | 内政部 |
|
1928年 | 卫生部 | 行政院 | 设总务、医政、保健、防疫、统计五司等 | |
1931年 | 卫生署 | 内政部 | 设总务、医政、保健三科 | |
1937年 | 卫生署 | 内政部 |
| |
1941年 | 卫生部 | 行政地 | 设医政、保健、防疫、总务等科 | |
1947年 | 卫生部 | 行政院 | 设医政、保健、防疫、地方卫生、药政、总务等司 | |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 | 1949年 | 卫生部 | 中央人民政府 |
|
1954年 | 卫生部 | 国务院 | 设保健局、药政司、妇幼卫生司等,后增设血吸虫病防治司、工业卫生局等 | |
1989年 | 卫生部 | 国务院 | 设卫生防疫司、卫生监督司和地方病司等 |
——据邓铁涛、程之范《中国医学通史》整理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卫生防疫的特点和成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民国时期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卫生防疫制度的变化,井概括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卫生防疫制度的意义。
2015年,世界贸易组织统计了成立20年来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在国际商品贸易中所占的比重变化。1995年发达国家在有形产品贸易中的比重是73%左右,发展中国家仅占27%,而到2015年,这个比例变成发达国家占51%,发展中国家占49%。这表明
A. 发达国家经济利益受到较大损失
B. 发达国家在国际分工中受到重大冲击
C. 发展中国家经济利益成比例增加
D. 发展中国家参与国际分工的程度加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