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中山在《大总统宣言书》中宣布了合五族共建民国的思路,但1920年《在上海中国国民党本部会议的演说》中说中国不止五族,应该合各族成为一大民族。1921年认为“不能笼统讲五族,应该讲汉族的民族主义,使其他各民族同化为汉族”。1924年又指出,中国应通过联合各宗族,而成为一个民族。这一变化
A. 表明孙中山仍然坚持大汉族主义的狭隘观念
B. 明确了孙中山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的民族立场
C. 推动了中国共产党和国民党第一次合作实现
D. 适应了中国民族独立与国家统一的时代要求
胡适说:“在许多方面,我对那经过长期发展的儒教的批判是很严厉的。但是我对孔子和早期的‘仲尼之徒’如孟子,都是相当尊崇的;我对十二世纪‘新儒学’的开山宗师的朱熹,也是十分崇敬的。”这表明胡适
A. 区分封建统治思想与儒学
B. 用科学方法对待儒家思想
C. 成为了新时期儒学的代表
D. 促进了新儒学的弘扬光大
1904年,康有为在观看牛津大学学生剧社表演后指出,西方戏剧(舞蹈)萌蘖于中国,他列举了二者在肢体语言、风俗习惯上的诸多相似之处。他由此呼吁中国戏剧、舞蹈“舍己从人,尽以泰西为师”。由此可知,康有为主张
A. 新陈代谢维护传统文化
B. 西学中源宣传西方文化
C. 中西结合呼唤制度变革
D. 托古改制实行全盘西化
19世纪后期,曾国藩在《奏派陈兰彬、容闳选拔幼童出洋习艺折》中专门提出“诸幼全肄习西学,仍兼讲中学,课以孝经、五经及国朝律例等书,随资高下,循序渐进”。可见当时
A. 留学目的是学习西方近代工业
B. 留学受到中体西用思想的影响
C. 留学过程注重中西文化的融合
D. 留学内容以中国传统文化为主
据学者研究,清代安徽知县的平均任期如下表所示,全国的情况也大致如此。清代安徽知县的平均任期统计表(单位:年)
A. 不利于地方的长远发展
B. 确保了地方吏治的清明
C. 受制于列强的外来压力
D. 推动了中央集权的完善
乾隆年间,山东有位进士留下一份“乡会连捷卷”,其中会试第二场有五个策问,每一问有若干小问题,训诂问题有14个,历代兵制问题有6个,河北水利建设问题有6个,西北地理、历史沿革问题有6个。这体现了
A. 会试形式主义严重
B. 经世致用思想的内涵
C. 农业经济的发展繁荣
D. 选才标准的根本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