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 到1936年那些对1919年的安排心...

(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  到1936年那些对1919年的安排心怀不满的国家已经宣布它们不再接受这一安排的任何限制;现在它们宣称有权报复,并暗示以战争作为一种选择。……1936年最重要的事件发生在西南欧一个过去多年来在国际事务中扮演微不足道的角色的国家里;与此同时德国和日本之间令人震惊的缔结了协定。在政治上,该协定采取了一个相互支持反对共产主义协定的形式。

总体来看,欧洲和远东的局势朝着危险的方向发展

——摘编自(英)E.H.卡尔《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国际关系》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19年的安排”具体所指,说明其影响。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936年欧洲发生的重大事件以及主要国家的政策。

 

 

(1)指巴黎和会形成的凡尔赛体系。影响:巴黎和会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产物,是帝国主义国家安排战后世界秩序的会议,实质是一次帝国主义的分赃会议。巴黎和会以后,各国列强暂时在欧洲等地区方面的矛盾得到了抑制。许多矛盾仍然未彻底解决,埋下了战争的种子. (2)事件:西班牙内战(反法西斯战争);意大利入侵埃塞俄比亚;德日法西斯结盟;苏联斯大林体制确立(社会主义制度建立);英法美纵容侵略的绥靖政策。 【解析】 本题考查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欧洲局势,主要考查学生联系所学解决问题的能力。 (1)联系所学可知,“1919年的安排”是指巴黎和会形成的凡尔赛体系。其影响应当联系所学从巴黎和会是帝国主义的分赃会议、许多矛盾仍然未彻底解决、埋下了战争的种子等方面来回答。 (2)根据材料中的“1936年最重要的事件发生在西南欧一个过去多年来在国际事务中扮演微不足道的角色的国家里;与此同时德国和日本之间令人震惊的缔结了协定”等信息,并联系所学可知,1936年欧洲发生的重大事件是指西班牙内战、意大利入侵埃塞俄比亚、德日法西斯结盟、苏联斯大林体制确立等等。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周武帝宇文邕(560—578年在位),鲜卑族,聪明有远识,性果决,有智谋,能断大事。武成二年(560年),即帝位。在“六条诏书”的基础上,制定了“刑书要制”。宣布重新铸钱,与五铢钱并行。周武帝还颁发了统一的度量衡,便利于商业交往;多次下诏为官奴婢者,已令放免;继续推行均田制,注重广辟农田,兴修水利,于“蒲州开河渠,同州开龙首渠,以广灌溉”。禁佛、道二教,经书、佛像尽毁,并令沙门、道士还俗为民。改进和发展府兵制度,将府兵指挥权从中外都督诸军事府收回由皇帝掌握,并开始招募均田户农民充当府兵,扩大兵源,充实军事力量。建德六年(577年)正月,灭北齐。宇文邕在位期间,摆脱鲜卑旧俗。整顿吏治,使北周政治清明,百姓生活安定,国势强盛。宇文邕生活俭朴,能够及时关心民间疾苦。

——摘编自《北史周本记》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宇文邕改革的内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宇文邕改革的作用。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1768年,为扩大英帝国的版图,政府派海军军官库克寻找传说中的南方大陆。1769—1770年,库克到达新西兰和澳大利亚,并宣布澳大利亚为英国所有。同行的植物学家在澳大利亚发现331种新植物。库克在航海中绘制了大量海图,给世界地图增加了8000多公里的海岸线。后来,库克到达了夏威夷等岛屿,在与土著人冲突中被杀死。

1788年英国在澳大利亚建立殖民地。大量的英国移民涌向澳大利亚,英国从澳大利亚获取大量黄金、羊毛等财富。英国移民为库克建立纪念碑和雕像。西方史学家将库克描绘成伟大的航海家和科学家。但在澳大利亚一些土著社区里,库克被当成道德沦丧者的典型;在土著人的艺术品中,库克船长的形象丑陋不堪,是一个带枪的大袋鼠和大海盗。

——摘编自郭方《看得见的英国史》

结合世界近代史的所学知识,从上述梗概中提取一个情节,指出它所反映的近代早期重大历史现象,并概述和评价该历史现象。(要求:简要写出所提取的小说情节及历史现象,对历史现象的概述和评价准确全面。)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保护环境,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材料一:中国古代注重环保立法,西周初期的《伐崇令》记载:“毋坏屋,毋填井,毋伐树木,毋动六畜,有如不令者,死无赦。”,春秋时期齐国规定:“苟山之见荣者,谨封而为禁。有动封山者,罪死而不赦。”《吕氏春秋》中提出了“四时之禁:山不敢伐材下木,泽不敢灰”。秦朝《田律》对动植物资源等保护对象以及违规处罚办法都做了具体规定。汉武帝时期大臣曾奏请制定关于水利灌溉的法律来规范的指引生产。魏晋南北朝时期战乱频繁,森林破坏严重,但是一旦停战便会植树。唐代凡是毁坏树木的都要以盗窃罪论处。宋代开封“宣和年间尽植莲荷,近岸植桃李梨杏,杂花相近,春夏之间望之如绣。”明清时期,一些地区宗族制定族规,进一步强化了环境保护措施。

——摘编自张涛《中国古代的环境思想与实践》等

材料二:民国时期,中央与地方政府十分重视水土流失的治理,确立了以政府为主导的治理模式。1914年,北洋政府制定《森林法》,将有关预防水患、涵养水源、公众卫生、航行目标、便利渔业、防蔽风沙的森林变为保安林,由农林部主持管理,未经许可,不许樵采。1932年,国民政府修订《森林法》,将预防水害、风害、潮害;涵养水源;防止沙土崩坏、飞沙坠石、泮冰颓雪以及公共卫生、航行目标、便利渔业、保存名胜古迹所必要的国有、公有、私有森林全部编为保安林。保安林内不得砍伐、伤害林木,开垦、放牧牲畜,采土石、树根、草根以及草皮等。国民政府在1942—1944年先后划定黄河、长江等五处水源林区,成立水源林区管理处,颁布《水源林管理处组织通则》,规定了林管处的主要权限,包括有关理水、防沙、水土保持等森林工程事项。

——摘编自李荣华《民国时期水土保持学的引进与环境治理思想的发展》

材料三:195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业暂行条例》颁布,这是新中国第一部矿产资源保护法规。建国初期立法最多的是关于自然资源的保护,其次是防止环境破坏,同时也注意到环境污染。1978年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一次对环境保护作出规定,为我国的环境保护和环境与资源保护立法提供了宪法基础。2018年5月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召开。习近平等党和国家主要领导人出席了大会,这是十九大后在全国形成强大生态文明共识基础上全党和全国的生态环境保护大会,标志着新时代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进入了新阶段。

——摘编自赵成《生态文明的兴起及其对生态环境观的变革》等

(1)根据材料一,概括古代中国环保思想的主要特点。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古代中国环保思想实践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指出民国时期环境保护政策的变化。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保护生态环境的意义。

 

 

查看答案

1996年,英国、德国和法国总共有一千多家企业被欧盟以外国家的公司兼并。1997年上半年欧盟内部企业跨国兼并多1051例,交易金额高达460多亿美元。这说明

A. 跨国公司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主体

B. 经济全球化趋势和国际竞争的加剧

C. 政治多极化趋势下欧洲一体化加快

D. 两极格局结束有利于世界经济发展

 

查看答案

下图是某个历史时期的欧洲部分地区示意图。该图提供了极丰富的历史信息,其中最突出的是

A. 普法战争爆发

B. 两大军事集团对抗

C. 两德统一完成

D. 民族自决原则确认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