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国历史文献中,万历皇帝不理政务昏庸荒怠;在朝鲜历史文献中,万历皇帝却是被歌功颂德建坛立祠的大德皇帝。这一现象反映出
A. 年代久远导致历史叙述莫衷一是
B. 中、外历史文献形成证据链印证历史
C. 同一历史人物会有不同历史记载
D. 综合多种历史叙述即可确认历史事实
宋朝政府对土地买卖、典当基本不加干预,经营者仅办理法律手续,缴纳交易税即可。对于百姓迁移住所、更换职业,以及日常生活标准,官府也不再严格限制。这主要说明宋朝
A. 土地兼并日益严重
B. 对社会的控制有所放松
C. 社会矛盾趋向缓和
D. 政府行政能力显著降低
在7世纪的中国,追求各种各样的外来奢侈品和奇珍异宝的风气从宫廷传播开来,广泛地流行于城市居民中。如男子头戴豹皮帽,妇女穿波斯风格的窄袖紧身服,一些贵族甚至在城市里搭起了突厥人的帐篷。这一现象
A. 得益于开明开放的政策
B. 打破了传统的华夷观念
C. 不利于社会风气的改善
D. 消除了民族之间的隔阂
《资治通鉴》载:魏主下诏,以为:“北人谓土为拓,后为跋。魏之先出于黄帝,以土德王,故为拓跋氏。夫土者,黄中之色,万物之元也,宜改姓元氏。诸功臣旧族自代来者,姓或重复,皆改之。”孝文帝提出进行姓氏改革的依据是
A. 鲜卑族和汉族有共同的祖先
B. 鲜卑族和汉族都崇拜黄帝
C. 鲜卑族和汉族自古以来都生活在黄河流域
D. 鲜卑族和汉族风俗习惯相同
商鞅认为“民之难治,以其智多”,因而他在秦国变法,只许秦民盲目服从,所谓习非成是。为防止秦民“智多”,商鞅采取的措施是
A. 加强贵族的力量
B. 改变社会习俗
C. “燔诗书而明法令”
D. 实行二十等爵制
战国中后期,孟子提出了“定于一”的思想,《吕氏春秋》也认为:“今周室既灭,天子既废。乱莫大于无天子,无天子则强者胜弱,众者暴寡,以兵相残,不得休息。”这主要反映了
A. 统一逐渐成为共识
B. 各派思想开始交流融合
C. 兼并战争过于频繁
D. 人们渴望重建西周秩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