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和地理环境,孕育了中华民族以农耕为主体的经济形态。 阅读材料,...

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和地理环境,孕育了中华民族以农耕为主体的经济形态。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你耕田来我织布,我挑水来你浇园。寒窑虽破能避风雨,夫妻恩爱苦也甜。

——电影《天仙配》歌词

材料二  生之有时,而用之亡度,则物力必屈……今背本而趋末,食者甚众,是天下之大残也……今殴民而归之农,皆著于本,使天下各食其力,末技游食之民转而缘南亩,则畜积足而人乐其所矣。

材料三  著名的(晋商)旅蒙商号大盛魁(注:创始人最初是肩挑小贩)……成为有影响的大商号后,还在店内供奉着一条扁担、两个木箱、一块石头(曾作秤砣用),其意是警示商号后人不忘当年创业之艰难。……晋商在经营活动中,总结出许多谚语,如“宁叫赔折腰,不让客吃亏”;“售货无诀窍,信誉第一条”;……“买卖成不成,仁义都要在”等。

材料四  有学者提出:大体而言,从春秋战国时期到隋唐时期几乎是纯粹的自然经济;到了明清时期,在我国江南地区又出现了一种与自然经济完全相悖的新经济的萌芽。

(1)材料一反映了中国古代社会生产怎样的一种基本模式?请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这种基本模式的特点。

(2)材料二是怎样看待商业和农业关系的?这一思想对后来明清时期社会发展有何影响?

(3)材料三反映了明清时期商业发展有何新现象?依据材料概括晋商发达的主观因素。

(4)材料四中“新经济的萌芽”指什么?导致这一新现象出现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1)小农经济。一家一户、男耕女织、自给自足。 (2)将农业与商业对立。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和社会进步。 (3)现象:出现区域性商人群体,商业资本活跃,商品经济发达。 原因: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诚信为本的经营道德等。(如答“敬业、进取”、“守信、讲义”等或答出其他符合题意的内容,同样正确) (4)江南地区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原因:生产力的发展,商品经济的繁荣。 【解析】 (1)第一小问,从材料信息中“你耕田来我织布”,可以看出中国古代基本的生产模式是小农经济。第二小问,小农经济的特点可以联系所学知识得出结论。 (2)第一小问,关于农商的关系,材料中提及“背本而趋末,……,是天下之大残也”,可见反对大家弃农经商,由“殴民而归之农,皆著于本,……末技游食之民转而缘南亩,则畜积足而人乐其所矣”可知希望大家都从事农业远离商业,综合以上两点可以看出材料中关于农商关系的认识即农商对立。第二小问,联系所学知识可知,这种认识影响了商业的发展,尤其是明清时期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进而影响社会的进步。 (3)第一小问,材料中提及“著名的(晋商)旅蒙商号大盛魁(注:创始人最初是肩挑小贩)”,可见这一时期出现了地域性的商人群体,联系所学可知,该时期资本活跃、商品经济发达。第二小问,从材料关键信息中提取即可,根据材料“成为有影响的大商号后,……其意是警示商号后人不忘当年创业之艰难”、“宁叫赔折腰,不让客吃亏”、“售货无诀窍,信誉第一条”,“买卖成不成,仁义都要在”得出结论。 (4)第一小问,抓住关键信息“明清时期”“江南地区”可知,出现的“新经济的萌芽”就是资本主义萌芽。第二小问,联系所学知识可知,生产关系的变化根源于生产力的发展。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1953年11月1日,北京市首次发行面粉购买证,1955年国家粮食部发行“全国通用粮票”,之后食用油票、布票相继面世,全国2000多个市、县都分别发放和使用各种商品票证。这说明当时中国

A. 国民经济极端困难、物资奇缺

B. 规范市场经济、统一消费行为

C. 社会主义公有制在农业城镇已建立

D. 国家加强对国民经济的计划和控制

 

查看答案

经济学家马寅初1935年在《中国经济改造》一书中认为:面对西方国家的倾销政策,中国保护幼稚工业,除保护税外,用统制的办法,发展国内工业与之相抗,亦为今日国际经济竞争之武器。但到1940年,马寅初就对传统制经济提出批评:“吾人以千数百万同胞之死伤,数百万财产之损失,希冀获得胜利以求民族之快快复兴,决不愿以如是巨大之牺牲来交换几个大财神,将吾人经济命脉操在手中。”马寅初对统制经济态度变化的主要原因

A. 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

B. 民族工业较快发展

C. 官僚资本迅速膨胀

D. 国家干预经济政策盛行

 

查看答案

侯建新在《社会转型时期的西欧和中国》中指出:“他们(徽商)一方面耗费巨额利润来促使自己缙绅化,另一方面又将大量财富抛向非生产领域,诸如购置族田、建祠、修家谱,以及提倡程朱理学等……这样的商品经济,实质上只能补充和强化自然经济。”该材料意在说明清时期

A. 徽商生活的奢侈程度的补充

B. 徽商亦商亦官的特点

C. 封建伦理被徽商强化

D. 社会转型缺乏动力

 

查看答案

有学者认为我国对外开放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试验探索阶段,扩大开放阶段和体制性开放阶段。与三个阶段分别对应标志性事件是

A. 建立4个经济特区、开放14个沿海港口城市、内地全面开放

B. 建立4个经济特区、开放14个沿海港口城市、开放开发上海浦东

C. 开放14个沿海港口城市、开放开发上海浦东、中国加入世贸组织

D. 建立4个经济特区、开放开发上海浦东、中国加入世贸组织

 

查看答案

据中国国家人事部统计,1992年辞官“下海”者有12万人,不辞官却又投身工商业的人超过1000万。另外,还有数以百万计的教师、学生和科技人员在经商。这一现象出现的社会背景是

A. 公私合营的展开

B.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开始

C. 南方谈话的发表

D. 家庭承包责任制开始推行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