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英日同盟》...

(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英日同盟》是1902年英国和日本为对抗俄国在远东的扩张而结成的军事同盟。主要内容是:缔约国双方相互承认有权保护自己在中国和朝鲜的利益,如英国在中国的、日本在中国和朝鲜的“特殊利益”遭到他国威胁,或因中朝内部发生“骚乱”而受到侵害,两国有权进行干预;缔约国一方为保护上述利益而与第三国作战时,另一方应严守中立;如缔约国一方遭到两个或两个以上国家进攻时,另一方应予以军事援助,共同作战。在秘密条款中还规定:两国海军应配合行动,在远东海域保持优势。

1905年两国签订了第2个同盟条约,承认日本对朝鲜的“保护权”。1911年签订第3个同盟条约,增加了一条重要的规定,即同盟条约的效力不能及于日美两国间的战争。1921年华盛顿会议,在美国压力下,《英日同盟》为英、法、美、日《四国公约》所取代。

——摘编自百度百科

(1)根据材料结合史实分析1902年英日结盟的原因。

(2)根据材料提供的英日同盟发展变化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分析20世纪前期亚太地区国际格局的变化。

 

 

(1)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随着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发展,资本主义国家出现经济政治发展的不平衡,帝国主义列强掀起了重新瓜分世界,争夺殖民地的狂潮;英国在远东中国和中亚的殖民霸权地位受到俄国的挑战,甲午中日战争后,俄国发起“三国干涉还辽”事件,日俄矛盾激化;两国为对抗俄国在远东的扩张而结成的军事同盟。 (2)同盟订立后,日本加紧扩军备战,发动了1904~1905年的日俄战争,打败俄国,独占朝鲜,在华势力大增。1899年美国对华提出“门户开放”,美日矛盾逐渐上升为主要矛盾。随着英国在华势力的衰退,英美逐渐接近。一战期间,日本暂时独霸中国,英国在华利益受损。1921年华盛顿会议,在美国拉拢和压力下,英日同盟为英、法、美、日《四国公约》所取代。接着签订的《九国公约》,打破日本独霸中国的局面,中国回到几个帝国主义大国共同控制的局面。 【解析】 (1)根据材料“为对抗俄国在远东的扩张而结成的军事同盟…两国海军应配合行动,在远东海域保持优势”结合所学从第二次工业革命对资本主义国家的影响、远东利益争夺、日俄矛盾及军事对抗需要进行分析阐述。 (2)根据材料“1905年两国签订了第2个同盟条约,承认日本对朝鲜的“保护权”结合所学可知1905年日俄战争后日本独占朝鲜;根据材料“增加了一条重要的规定,即同盟条约的效力不能及于日美两国间的战争”结合所学从美国在中国提出“门户开放”政策对日本在华利益的影响及英美日三国利益争夺进行分析;根据材料“《英日同盟》为英、法、美、日《四国公约》所取代”结合所学从1921年华盛顿会议后中国由日本独霸至国际共同控制的命运进行分析阐述。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868年明治政府提出“文明开化”的改革口号求“破除旧来之陋习,求知识于世界”,确立了教育发展的总方向。

1872年文部省颁布第一个教育改革法令《学制》,《学制》主要模仿法国。提出普及小学教育,同时重视发展实业教育。

《学制》有许多内容严重脱离日本的国情,致使就学率达不到预期指标。1879年政府颁布了《教育令》,《教育令》主要模仿美国,改变了《学制》所规定的划一的中央集权体制,强调地方分权和尊重多样性和自由主义。但在自由的名义下,政府的教育受到轻视,小学入学率反而下降,还出现教育内容反动的现象。

1880年政府颁布《改正教育令》,强化了町村设置小学的义务,严格了对就学义务的规定,加强了教育行政权,并将修身课提到各科之首,以强化“尊祖训、明忠孝、学孔道”的道德教育,初步确立了“和魂洋才”的教育立法指导思想。1885年又颁布一系列《学校令》,主要吸收了普鲁士的国家主义教育思想,强调培养“善良臣民”的道德教育。

1890年以天皇名义颁布《教育敕语》,规定日本的教育目的是教育臣民“重国宪”,“遵国法”,“义勇奉公,以辅佐天壤无穷之皇运。”《教育敕语》的颁布,标志着明治维新以来的教育改革的完成。

(1)根据材料,概括日本明治时期教育改革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日本教育改革的意义。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年代四部曲》是英国史学大师霍布斯鲍姆的巨著,全面展现了从1789年至1991年的世界历史。

第1部《革命的年代:1789~1848》:

19世纪,一个以自由主义资产阶级为主轴的世纪,一个改造世界的世纪,于革命的硝烟中诞生。革命的年代是一场新旧交替的双元大爆发,资本主义生产模式与自由主义功利政治携手改造欧洲,从而开启由欧洲主导的现代世界。

第2部《资本的年代:1848~1875》:

资本的年代是一出由资产阶级领衔主演的进步大戏。资本主义凯歌回荡全球,在经济一片大好的繁荣时代里,掌控资本与科技的胜利者,主宰了抱持传统的失败者。

第3部《帝国的年代:1875~1914》:

帝国的年代是一则写满矛盾的扩张和死亡故事。在西方世界,这是一个前所未有的和平、繁荣的时代,而又同时孕育了前所未有的全球战争和对革命的恐惧,古帝国掀起革命巨浪,新帝国笼罩战争阴霾。

第4部《极端的年代:1914~1991》:

在资本主义一路凯歌声中,20世纪到来了。它没有像革命时代承诺的那样走向美好,相反,却步入极端。生活在1914—1945年的人难免产生末日之感,1945年之后的世界,敌对的双方都不可思议地用二元对立这种极端的思考方式来看待政治、经济、价值观念,斗争了几十年。

阅读材料,自选一个年代,运用所学知识对作者的观点进行阐述。要求紧扣主题,史实准确,阐述充分合理。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瀛寰志略》成书于1849年,书中介绍世界各地风土人情,附以欧洲人所制地图,介绍英美民主制度。此书引发朝野震动,痛遭诋毁后,即被遗忘。

——摘编自雷颐《徐继畲的命运》

下面是《瀛寰志略》关于美国历史的介绍:

华盛顿,异人也。起事勇于胜广,割据雄于曹刘,既已提三尺剑,开疆万里,乃不僭位号,不传子孙,而创为推举之法,几于天下为公,骎骎乎三代之遗意……可不谓人杰矣哉!米利坚合众国之为国,幅员万里,不设王侯之号,不循世及之规,公器付之公论,创古今未有之局,一何奇也!泰西古今人物,能不以华盛顿为称首哉!

材料二  1942年间,美国总统罗斯福提出一个战略构想:帮助中国成为“强大、统一、民主的大国”。这一“使中国成为大国”的战略,包含两项具体设想:第一是在国际政治方面,邀请中国参与反法西斯联盟,成为“四警察国家”之一,“防止或遏制侵略行为”,维护世界秩序;第二就是促使国共两党合作,以和平方式建立强大、统一、民主的中国。围绕这一构想,美国展开种种政治上的努力,但最终以失败告终。

——摘编自美国芝加哥大学教授邹谠《美国在中国的失败》

材料三  “美国总统突然采取令人意外的行动,决定在明年元旦同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正式外交关系,其中有许多战略上和政治上的原因。可是简单的商业上的原因往往被人遗忘。美国企业界领导人……认为中国……是解决他们本身问题的一把钥匙。”

——1978年12月18日,英国《每日电讯报》报道

(1)根据材料概括《瀛寰志略》对美国历史介绍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清政府对《瀛寰志略》一书诋毁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罗斯福提出这一战略构想的意图及其失败的原因。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美国决定同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正式外交关系的原因。

 

 

查看答案

1989年美国总统布什制定了对苏联的新政策,称之为“超越遏制”战略,主旨是加强美苏合作,把苏联拉进“国际大家庭”,使其融合到国际社会中来。这一政策

A. 是冷战结束的标志

B. 加速了苏联的解体

C. 使美苏实现战略和解

D. 促进苏联经济的发展

 

查看答案

二战后初期,西欧各国共产党影响力快速提升,但到1951年,各国共产党势力便迅速衰弱,对这一现象解释最为合理的是

A. 西欧各国经济快速实现了恢复发展

B. 冷战切断苏联对西欧共产党的支持

C. 西欧各国政府大力压制共产党活动

D. 苏联东欧政局变化影响共产党的形象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