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管仲指出“一国而两君,一国不可理(治理)也”;孔子主张“君君臣臣”;孟子认为“天...

管仲指出“一国而两君,一国不可理(治理)也”;孔子主张“君君臣臣”;孟子认为“天无二日,民无二王”;荀子也提出“无君子,则天地不理,礼义无统”。这反映了当时

A. 流派众多,文化活跃

B. 君主专制,国家统一

C. 阶层固化,等级森严

D. 政治失序,礼崩乐坏

 

D 【解析】 由材料可知,管仲、孟子都认为一国不能有两君,天无二日,这说明了当时政治秩序混乱;孔子主张等级,荀子认为礼义遭到了破坏,这说明了当时礼崩乐坏,所以答案选D。除了管仲是法家外,孔子、孟子、荀子都是儒家,因此不能说明流派众多,所以排除A;当时是属于春秋战国时期,还没有建立起君主专制,实现国家的统治所以排除B;材料并没有体现到阶层的固化,排除C。正确答案为D。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有学者指出,春秋战国时期儒家所津津乐道的“先王之道”,根本无力解决当时诸侯争霸、兼并战争连绵不断的现实问题,其“三代”说教被普遍认为“迂阔而不懂世事”。该学者在此强调的是,先秦儒学

A. 未能顺应当时政治需要

B. 努力提高社会道德水平

C. 意图复辟西周贵族政治

D. 推崇上古贤君治世之道

 

查看答案

《孟子·滕文公下》记载:世衰道微,邪说暴行有作,臣弑其君者有之,子弑其父者有之。孔子惧,作《春秋》。这反映了孔子

A. 秉笔直书的勇敢精神

B. 会通古今的历史视野

C. 经世致用的修史观念

D. 高尚的学术道德修养

 

查看答案

先秦时期,我国长江中下游及以南地区被称为“南蛮”。春秋时,齐桓公打着“尊王攘夷”的旗帜击退北狄、征伐楚国,成就霸业。后来崛起于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楚、吴、越等国又先后北上中原争霸。这一现象表明

A. 周王室集权统治削弱

B. 华夏文化圈逐渐扩展

C. 宗法分封制已经瓦解

D. 国家由分裂走向统一

 

查看答案

许多经济现象出现在特定的历史时期。下列经济现象出现在图中所示时期的是

A. “丝绸之路”沟通了东西方贸易

B. 铁犁牛耕在农业领域中逐步推广

C. 已经开始出现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D. 区域间的长途贩运成为经济特点

 

查看答案

周代的乐舞,经常出现在各种政治、宗教仪式中,主要表现武王伐纣、平复南国等史事,是贵族子弟年幼时学习的必修课。这表明周代的乐舞

A. 满足官僚政治的文化需要

B. 形成重视传承的社会风尚

C. 具有政治意义和教化作用

D. 开创乐舞追颂功德的先河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