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荀子,战国末期赵国人,十...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荀子,战国末期赵国人,十五岁始游学于齐国,至襄王时代“最为老师”。“三为祭酒”。他曾经传道授业,我国末期韩非、李斯及汉初政治家、科学家张苍等均为其门下高足。荀子以为,天不是神秘莫测、变幻不定,而是有自己不变的规律。这一规律不是神秘的天道,而是必然性,它不依赖于人间的好恶而发生变化。人不可违背这一规律。而只能严格地遵守它。荀子反对神秘主义的思想,她从社会脉络方面出发,重视社会秩序,重视人为的努力。荀子以孔子为圣人,但反对孟子和子思为首的“思孟学派”哲学思想,认为子贡与自己才是继承孔子思想的学者。荀子认为人与生俱来就想满足欲望,若欲望得不到满足便会发生争执,因此主张人性有恶,否认天赋的道德观念,强调后天环境和教育对人的影响。他在重视礼义道德教育的同时也强调了政法制度的惩罚作用。荀子对重新整理儒家典籍也有相当显著的贡献。荀子是第一个使用赋的名称和用问答体写赋的人,同屈原一起被称为“辞赋之祖”。

——摘编白廖名春《对荀子思想的新认识》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荀子思想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荀子活动的文化意义。

 

(1)具有唯物主义包彩;关注现实;以“性恶论”“为基础;糅合儒法思想;强调后天因素对人的重要性。 (2)丰富了先秦哲学思想;有利于儒学的传承;儒法融合对后世影响深远;推动了教育和文化事业的发展(开创了文学新体裁,培养了大批人才)。 【解析】 (1)根据材料中“荀子以为,天不是神秘莫测、变幻不定,而是有自己不变的规律….重视社会秩序,重视人为的努力。….主张人性有恶….强调后天环境和教育对人的影响”结合所学知识从哲学主张、人性论、社会治理、教育思想进行概括即可。 (2)根据材料中“荀子对重新整理儒家典籍….第一个使用赋的名称和用问答体写赋的人,同屈原一起被称为“辞赋之祖”并结合荀子思想特点,从教育影响、儒家思想传播、儒法思想融合、文学创新与发展角度进行阐述荀子活动的文化意义。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汉武帝的诸多统一政策中,包含年号的制定。此前的纪年方法是,将新君即位后的第二年作为元年,以在位年序纪年。皇帝在位时没有特定的名号,如汉景帝在位的第三年即称为“二年”,与其他皇帝的“二年”难以区分。此外,诸王国各以诸侯王之年纪事,更易产生混乱。汉武帝首次“封禅”泰山时,创制了“元封”年号,将当年称为“元封元年”,朝廷所定的年号通用于全国所有地方,后世根据年号也能明白是哪一年。此后,直到清朝末年,年号制都被沿用,且影响到朝鲜、日本、越南等国。

—据(日)宫崎市定《中国史》等

(1)根据材料,说明汉武帝改革前后纪年方法的区别。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汉武帝年号制改革的历史意义。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第帝国时代

秦汉(公元前221~220年)

秦汉实行郡县制秦朝统一文字秦朝修长城防御匈奴,秦汉长期同匈奴作战秦朝修建以咸阳为中心通往全国各地的驰道秦汉法律细密,涉及社会生活各个方面秦汉时期丝绸、造纸、漆器以及冶铁技术领先世界汉朝出现《氾胜之书》

汉朝开通海上和陆上丝绸之路秦朝焚书坑儒,汉朝确立儒家思想为正统思想

罗马帝国(公元前27~476年)

在新征服地区设立行省,权力向君主和将军集中

在不列颠修长城抵御外族入侵,罗马长期抵抗外族侵略修建以罗马城为中心通往帝国各地的硬面公路法律由公民法向万民法转变,体系日趋完备玻璃工艺、银器、铸币和采矿技术先进科鲁美拉写就名著《论农业》

海外贸易发达确定基督教为国教

 

 

——摘编自胡孝文等《秦汉与罗马:帝国时代的倒影》

从上表中提取秦汉与罗马帝国的相关历史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对“第一帝国时代”的特征进行探讨。(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清晰。)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孟子对于农商一列平视从无重农抑商之主张。孟子以前之政治家,大多亦无重农抑商之主张,有此主张并实行此种政策者,始自商鞅。自此视农为“本富”商为“末富”所谓“崇本抑末”之思想,渐成为中国流行的经济思想。

——李剑农《中国古代经济史稿》

材料二  汉文帝变“抑商”政策为“惠商”政策。下令“开关梁,弛山泽之禁”。这些措施实行后,出现了“富商大贾周游天下,交易之物莫不通,得其所欲”的隆盛局面。人民可以进入山泽自由樵采、捕捞,以补助生活。但文、景时期,抑商政策中之“市井之子孙亦不得仕宦为吏”的规定一直未取消。

材料三  随着西汉社会经济的发展,商人势力迅速膨胀……严重影响中央财政收入。公元前119年,汉武帝令“初算缗钱”,向工商业主、高利贷者征收资产税,并处罚隐瞒资产或申报不实者。后又下令“告缗”,鼓励民众告发不如实申报的商人,结果“商贾中家以上大氐破”。

——邱树森、陈振江《新编中国通史》

(1)指出材料一中孟子和商鞅对“农商”的态度。商鞅持此主张是基于什么认识?有何具体背景?

(2)据材料二,指出汉文帝“惠商”政策的做法和成效.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战国至汉文帝统治前“抑商”政策的主要目的及其经济后果.

(3)指出材料三中汉武帝采取的措施及其目的。结合所学知识,为实现这一目的,汉武帝还有哪些举措?

 

 

查看答案

根据北魏的均田制,大部分国有土地授出后要求受田者年老身死时交还国家再分配,但这种“还”和“受”大多在户内进行。这说明均田制客观上

A. 抑制了土地兼并

B. 造成了国有土地的私有化

C. 促进了农业经济的发展

D. 加剧了皇权的衰落

 

查看答案

新疆吐鲁番曾出土公元408年的一份文书,用楷书书写,记录的是当地选举应试的情况,策试内容涉及《诗经》、《春秋》,还涉及《战国策》、《史记》等典籍。这反映了当时

A. 政治分裂中孕育着统一因素

B. 大一统王朝的权威不断加强

C. 中央王朝对边疆实施直接管理

D. 陆上丝绸之路仍然保持通畅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