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41年,德国思想家弗里德里希•李斯特提出了一个“抽梯子”的观点。他说:“任何国家,如果依靠保护关税与海运限制政策,在工业与海运事业上达到了这样的高度发展,因此在自由竞争下已经再没有别的国家同它相抗,当这个时候,代它设想,最聪明的办法莫过于把它爬上高枝时所用的梯子扔掉。”李斯特旨在
A. 批评英国的《航海条例》,实行关税保护和海运限制
B. 呼吁德国要尽快实现统一,发展本国工业和海运事业
C. 揭露英国的贸易自由政策,侵犯后发工业国家的利益
D. 讽刺德国不择手段的方式,和英国争夺殖民霸主地位
斯塔夫里阿诺斯说:“在18世纪80年代生产力的确有了一个惊人的进步,正如现在的经济学家所称的,生产力有了一个进入自驱动发展阶段的起飞。”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 工业革命
B. 世界市场的形成
C. 殖民扩张
D. 资本的原始积累
17世纪早期,中国茶被荷兰人引入欧洲,成为富人的奢侈消费品。18世纪初,茶叶被欧洲各阶层民众所喜爱,逐渐成为一种大众家常饮料。促成这一变化的原因是
A. 资产阶级革命后社会稳定
B. 工业革命缩小了贫富差距
C. 中国与欧洲的贸易大幅度增长
D. 民主平等观念的广泛传播
下图是1500年世界各地的国内生产总值占比示意图,据此分析正确的是
A. 新航路开辟后亚洲经济受冲击较小
B. 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C. 中国在当时世界经济中占主导地位
D. 欧洲殖民者的势力已渗入亚洲地区
从周秦至唐代,县以上才可设市,商业中心一般都在城中特定位置,都城商业最繁荣。宋以后,县以下的城郭和乡村允许设市,农村集市贸易发展迅速。这一变化说明
A. 商业中心依赖政治中心
B. 商业布局呈现扩展之势
C. 商业发展受制封建政权
D. 自然经济出现解体趋势
下表是不同文献对明清时期松江地区棉纺织业的有关记述。据此可认定的历史事实是当时
A. 耕与织走向了分离
B. 纺纱生产呈现专业化
C. 商人进入生产领域
D. 棉纺业出现区域分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