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1980年,罗得西亚独立,这个国家自豪地取名为津巴布韦,成为世界上第一个以考古遗...

1980年,罗得西亚独立,这个国家自豪地取名为津巴布韦,成为世界上第一个以考古遗址命名的国家。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1890年,英国的一个侵略纵队从贝专纳驻扎到离大津巴布韦十七里以内的地方时,他们逐渐意识到了在这块南非草原的荒野里遇到了古代文明的挑战。他们进入到一支他们深信全部是野蛮人的马绍纳部族后,这些拓荒者很容易就接受了莫克关于津巴布韦来源的说法。他们之中有人在1891年写道:“今天,英国人在奥菲境内——正在重新打开古代的宝库。”“我们期望看到在那些所罗门国王用来装饰他的庙宇中的杉木柱子的黄金上将印有维多利亚女王的像。

——摘编自巴兹尔•戴维逊《古老非洲的再发现》

材料二:考古与科学学派,是通过一位埃及学家戴维兰德尔麦克维尔而初次闻名的。1905年,他代表英国协会视察了南罗得西亚的废墟。他的结论是:大津巴布韦和其他同类的废墟是起源于非洲的,时期在中古或中古以前,这是根据调查了七处遗址得出的结果。在建筑式样上,“不论是军事的或住家的,都没有东方或欧洲的任何时期式样的痕迹”;同时“从住宅中发现的标本来检查,其艺术与制造都是典型的非洲式的,除了那些标本是有名的中世纪或中世纪前的进口品以外”。

——摘编自巴兹尔•戴维逊《古老非洲的再发现》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欧洲人到非洲南部探险的主要目的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莫克等人的考古探险对非洲带来的影响。

(2)据材料二,概括麦克维尔的主要观点,分析其得出结论的科学研究方法。

(3)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麦克维尔的观点为什么难能可贵?综合上述材料,说明探秘大津巴布韦文明应具有的原则

 

 

(1)目的:寻找黄金宝藏;拓展殖民地。 影响:刺激了欧洲人在津巴布韦探矿的热潮;促进了对津巴布韦遗址的考古发掘;导致南部非洲地区逐渐沦为殖民地。 (2)观点:大津巴布韦是由非洲人自己创造的。 方法:实地考察,比较研究。 (3)说明:殖民主义者出于侵略需要不愿意承认非洲人有创造文明的能力。 原则: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与科学精神;反对种族歧视与种族偏见。 【解析】 (1)第一小问“主要目的”,依据材料中“今天,英国人在奥菲境内——正在重新打开古代的宝库”“我们期望看到在那些所罗门国王用来装饰他的庙宇中的杉木柱子的黄金上将印有维多利亚女王的像”得出:寻找黄金宝藏;拓展殖民地。第二小问“影响”,紧设问要求“对非洲带来的影响”,主要从刺激了欧洲人在津巴布韦探矿的热潮、促进了对津巴布韦遗址的考古发掘、导致南部非洲地区逐渐沦为殖民地的角度分析作答即可。 (2)第一小问“观点”,依据材料中“大津巴布韦和其他同类的废墟是起源于非洲的,时期在中古或中古以前,这是根据调查了七处遗址得出的结果”得出:大津巴布韦是由非洲人自己创造的。第二小问“方法”,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实地考察,比较研究。 (3)第一小问“说明”,材料中“大津巴布韦和其他同类的废墟是起源于非洲的”“不论是军事的或住家的,都没有东方或欧洲的任何时期式样的痕迹”“从住宅中发现的标本来检查,其艺术与制造都是典型的非洲式的”反映了麦克维尔认为:大津巴布韦是非洲人创造的,不是欧洲殖民者的“功劳”,只不过有些“标本是有名的中世纪或中世纪前的进口品”而已,这种观点与大众观点认为大津巴布韦的成就一定程度上得益于“欧洲人”的探险活动相背离,从而是“难能可贵”的。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是殖民主义者出于侵略需要不愿意承认非洲人有创造文明的能力。第二小问“原则”,注意从史学研究的角度进行分析,如: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与科学精神;反对种族歧视与种族偏见。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政府寻求平衡地主和农奴的利益,但是解放条款上的种种平衡措施令大多数农民不满意。政府对土地所有者失去的土地和在这些土地上耕种的农奴进行补偿。农奴获得了自由,逐渐免除了劳作义务,并有机会成为土地所有者。但是农民没有获得什么政治权利,还不得不为所获得的土地交纳赎金。很多失望的农民认为,统治者是在强迫他们为本来就是他们的土地付钱……大多数人发现他们背上了一辈子的债务——这是造成疏远和激进的根源。解放农奴几乎没有带来农业产量的增加。

——(美)杰里•本特利《新全球史:文明的传承与交流》

材料二:这是俄国历史上的一个重大转折点,甚至比美国历史上1863年《解放宣言》更重大。在美国,《解放宣言》仅关系到少数黑人,而在俄国,废除农奴制的法令涉及到占压倒多数的人口。解放农奴的影响是如此深远,以致于其他一系列改革证明是不可避免的……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归纳作者对1861年改革的评价;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该观点一致的改革措施。

(2)根据材料二,概括作者对1861年改革的评价;结合所学知识,如何理解“这是俄国历史上的一个重大转折点”并指出“其他一系列改革”的主要措施。

(3)根据材料一、材料二,分别指出他们评价1861年改革的不同视角。据此说明历史认识的特点

 

 

查看答案

近代启蒙思想在历史发展进程中产生了深远影响。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启蒙运动是在文艺复兴反对神权的基础上,进一步吸收了近代理性主义的思想成果,用理性代替了神明。启蒙思想家提出了系统的资产阶级国家政权的成熟理论。在启蒙运动的高潮时期,欧美各国都掀起了猛烈的革命运动,并在此基础上创立了今天普遍应用的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主要模式。因此,17、18世纪是一个思想启蒙与社会革命同步进行的时代,所以也常常被称为革命的时代。新兴资产阶级通过革命胜利,将启蒙运动的成果以新型的政治制度模式加以制度化的确立,使自文艺复兴以来的现代化运动得到了最终的实现。

——摘编自崔存明《西方文化思想史》

材料二  启蒙思想家有的主张直接民主制,如法国的卢梭;有的主张间接民主制,如英国的洛克。但是,近代资产阶级宪政实践表明,民族统一国家出现以后,适合于小国寡民的直接民主制已经无法实行。因此,英国首创代议制,并认为“议会主权”就是“人民主权”,从而使代议民主制成为被各资本主义国家普遍接受。代议制是和普选制密切相关的,没有普选制就没有现代意义的代议制。代议民主制不仅与封建专制制度相比是巨大的历史进步,而且对于民主制的发展也具有重要的意义。列宁明确指出:没有议会制度,没有选举制度,工人阶级就不会有这样的发展。因为代议制的议会和普选不仅为无产阶级提供了最好的政治动员的场所,而且在客观上有了一个衡量政治进程的标尺。

——摘编自何薇主编《世界近现代史专题研究》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从政治诉求和实践效果方面,概括启蒙运动的超越文艺复兴的表现。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英国代议制的主要特点和历史作用。

(3)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析启蒙思想与西方代议制的关系

 

 

查看答案

对外开放是当代中国发展繁荣的必由之路。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898年4月,总理衙门上奏请开岳州、三都澳、秦皇岛为通商口岸,均获得批准,这是中国第一批自开的商埠。到清末为止,中国自开商埠为36个。商埠的自行开放,有着明显的针对“强邻环伺”而“隐杜觊觎”的目的。自开商埠在某些方面似乎也打上了半殖民地的烙印,但相对于条约口岸及租界而言,自开商埠仍然称得上是一种性质完全不同的通商口岸。自开商埠中的各方面主权完全属于中国,更不准在此设立租界。“从中国的历史看,这应该可以称为一个划时代的重要决策。半封闭的中国国门终于由中国人自己打开,并很快对正在中国广泛发生的社会变革产生了促进作用”。

——摘编自朱英《中国近代史十五讲》

材料二  1992年以后,全国掀起了一个新的开发开放热潮,发放了一批有条件的沿边境城镇和内陆各省的省会、自治区首府,从而有效地把发展沿海经济同内地经济开发密切结合起来。2001年,中国以开放的名义加入世贸组织。“入世”意味着对外开放由行业的开放、技术的开放、企业的开放转向“遵守规则,开放市场”,我国的对外开放将是向国际市场实行普遍的全面开放,经济体制和政策法规必须符合市场经济的一般原理。“入世”不仅带来更大的开放,还将带来更大的改革。人们期望加入WTO能为中国的改革点一把火。

——摘编自刘芳《改革、创新、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末自开商埠的背景、特点,简析其主要作用。

(2)据材料二,指出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的背景。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入世前后对外开放的变化。

(3)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与近代对外开放相比,当今对外开放有哪些发展?

 

查看答案

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具有悠久的历史、强大的生命力。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汉并天下后,到汉武帝执政时期,经过数十年的多次战争,地方的分裂势力基本肃清。而楚文化、秦文化和齐鲁文化等大体上完成了汇合的历史过程。“天下车同轨,书同文,行同伦”的局面才得到实现。汉武帝推行了一系列政策,为中华文化的传承奠定了坚实的政治基础。由此,开创了中国历史上统一国家的第一个盛世。

材料二  君主集权政体,在我国漫长的封建社会有共性,也有个性。对中国古代的政治体制需要做具体分析。如果没有这样的体制,中华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则无从谈起。中国的君主集权制度曾经对包括皇帝在内的统治者形成过一定的制约,更加重要的是,这种体制有利于维护中国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和安宁。其中的科举选官制度扩展了统治集团的社会基础,为中小地主和平民开辟了入仕途径,形成了由下层社会到上层社会的政治通道,特别是科举制度将教育制度与选官制度结合为一个整体,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上层官员队伍的知识水平,为中华文化的传承发展作出了贡献。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张岂之主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经典要义》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汉武帝“为中华文化的传承奠定了坚实的政治基础”而采取的主要政策措施。

(2)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以秦汉时期和唐宋时期的史实为例,就“中国古代政治文明与中华文化的传承发展”写一篇小论文。(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通畅;280字左右)

 

 

查看答案

清朝康熙帝在位期间,在反对分裂、维护国家统一方面做出了突出的贡献。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康熙二十年六月七日,康熙下诏,指示“宜乘机规定澎湖、台湾”,“务期剿抚并用,底定海疆”,确定了攻台方针,并任命施琅为福建水师提督,后“委以独任专征”的大权。康熙二十二年六月十四日,施琅率领水陆官兵2万余人、战船200余艘,从铜山起航,向澎湖、台湾进发。八月十三日,施琅到台湾,接受了郑氏的归降。经过20多年的和与战,清政府终于统一了台湾。

——摘编自张春英主编《台湾问题与两岸关系史》

材料二  为了缓和十分尖锐的满、汉民族矛盾,康熙八年六月,康熙颁布上谕说:“满汉军民,原无异视。”康熙先后实行了许多缓和民族压迫的措施。他下达了永远停止圈地的谕旨;采纳汉族官员的建议,亲自祭祀孔子,不断抬高孔子的地位;对于汉族的其他习俗,如祭城隍之神、祭禹陵、祭真武、祭历代帝王、祭太岁之神、祭五岳等,他也都予以承认。康熙亲政不久,就颁诏天下:“命有关部门荐举才品优长,但又不愿出来为官的明朝遗老,聘请来京,以便重用,为国效力。”

——摘编自朱元鹏《清圣祖康熙全传》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康熙帝在收复台湾中的历史作用。

(2)据材料二,归纳康熙帝的民族政策及具体措施,指出其在政治方面的积极影响。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