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77年,郭嵩焘到达英国伦敦,成为中国第一个驻外公使,接着刘锡鸿被任命为驻德公使,不久清政府相继在其他各国首都设立了使馆。中国驻外使馆设立后,又相继在一些国家的商埠(如旧金山、横滨、大阪等地)设立领事馆。这反映了
A. 清政府对外关系近代化趋势
B. 驻外使领馆已成为侨民的坚强后盾
C. 国家间一律平等的外交理念
D. 清政府完全放弃“天朝上国”心态
王守仁认为土大夫凭借修养治理天下,农民凭借农具来养家糊口,工匠和商人则“以其尽心于利器通货者,而修治具养,犹其工与商也。故曰:四民异业而同道。”他的观点
A. 体现近代民主思想的萌生
B. 体现了反对君主专制的需要
C. 彻底打破传统思想的束缚
D. 体现了商品经济发展的需要
北宋统一后,首都汴京是南北饮食技术的交流中心,南宋时汴京的饮食业涌入杭州等地。宋朝人普遍喜欢饮酒和饮茶,城市中还有许多凉饮店,出售甘豆汤、漉梨浆、木瓜汁、沉香水、荔枝膏水等饮料。由此推知,宋代
A. 城市社会生活日益丰富
B. 经济重心完成转移
C. 商业活动不受政府监管
D. 商业市镇经济繁荣
惠帝三年(前192年),部分地恢复了秦的御史监郡制度,文帝十三年(前167年)遣史分刺各地,督查监郡御史。元封五年(前106年),汉武帝把全国分为十三个州部,各设部刺史,这一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A. 鉴于秦朝灭亡的教训
B. 州郡县三级体系的出现
C. 强干弱枝的决策需要
D. 加强对诸侯王国的管理
西周时,王室拥有重兵,周王的政治号召力通过“册命”“朝聘”“巡守””贡纳”等制度得以广布四方;诸侯在封国内拥有世袭的行政权、财权和军权。这种政治结构
A. 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
B. 体现了周王与诸侯地位平等
C. 有利于维系西周统治
D. 顺应了君主专制的现实需要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帝王陵墓的规划与建筑是中国古代社会政治生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明十三陵的建筑之所以极富于整体性,并且主从分明,这是因为天寿山地域广阔,给了规划建造者极大的发挥空间,他们充分利用地势,并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伦理道德和“天人合一”思想充分的赋予了陵园建筑,达到了中国古代陵园建筑群修建的最高峰。
——摘编自蔡贞娣《试论明十三陵陵园建筑的创造性特点》
材料二 1955年10月15日,沈雁冰、郭沫若、吴晗、邓拓、范文澜、张苏等六人联名上书周恩来总理建议发掘长陵,经过反复勘察研究,先对定陵进行试掘。1956年5月,工作队进驻定陵,试掘工作开始。发掘工作历时两年多完成。定陵发掘的成功,不仅为人们研究明陵的玄宫制度提供了可靠根据,也为人们了解神宗帝后的棺内情况及殉葬品的种类,数量及工艺价值、历史研究价值提供了最宝贵的实物资料。
——摘编自李德仲《明十三陡沧桑回望》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明十三陵建筑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说明。
(2)据材料二与所学知识,举例说明定陵的玄宫制度与史料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