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对于努力耕作者免其徭役,对于怠于种田或因从事手工业、贾贩活动而致贫者罚为奴隶。
——《商鞅变法》
材料二 从唐玄宗时期北京房山云居寺石经题记中,可见大量的以经营商品为名的行会,如绢行、布行、米行、生铁行、肉行、油行、果子行、靴行等等(见《房山石经题记汇编》)。唐代的“飞钱”、宋代的纸币,明清的商号会票,清代票号、钱庄的钱票等异地汇兑也在一些地方出现。
材料三 重农抑商政策是否阻碍了经济的发展?从短期看,应该如此。由于重农抑商,资本积累速度会放慢。但是,从长期看,则恰好相反。资本积累周期越长,积累规模将变得更加巨大。经济史料支持这种逻辑分析。清朝时期,广东怡和行商的伍秉槛拥有资本达2600万两白银,约为清政府年财政收入的一半左右。当今欧美各国也没有哪一位大资本家能够拥有如此比例的巨额财产。伍秉槛的财富并非鹤立鸡群,同期的一位宁波商人拥有2000万两白银,一晋商、徽商拥资千万两白银的亦不鲜见,至于拥有百万两白银者则不计其数了。
——引自《重新认识中国历史》
请回答:
(1)材料一体现了我国古代的什么经济政策?
(2)依据材料二概括指出中国古代商业发展的主要表现。
(3)材料三反映了什么历史现象?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
(4)你是怎样评价重农抑商政策的?
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和地理环境,孕育了中华民族以农耕为主体的经济形态。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春耕夏耘,秋获冬藏,伐薪樵,治官府,给徭役。春不得避风尘,夏不得避暑热,秋不得避阴雨,冬不得避寒冻。四时之间,亡日休息,又私自送往迎来,吊死问疾,养孤长幼在其中。勤苦如此,尚复被水旱之灾,急政暴赋,赋敛不时,朝令而暮改。
(1)材料一反映了中国古代的什么生产经营方式?结合材料概括这种生产经营方式的特点。
材料二 著名的(晋商)旅蒙商号大盛魁(注:创始人最初是肩挑小贩)……成为有影响的大商号后,还在店内供奉着一条扁担、两个木箱、一块石头(曾作秤砣用),其意是警示商号后人不忘当年创业之艰难。……晋商在经营活动中,总结出许多谚语,如“宁叫赔折腰,不让客吃亏”;“售货无诀窍,信誉第一条”;……“买卖成不成,仁义都要在”等。
(2)材料二反映了明清时期我国商业发展有何新现象?依据材料概括晋商发达的主观因素。
材料三 生之有时,而用之亡度,则物力必屈……今背本而趋末,食者甚众,是天下之大残也……今殴民而归之农,皆著于本,使天下各食其力,末技游食之民转而缘南亩,则畜积足而人乐其所矣。
(3)材料三反映了是怎样看待商业和农商关系的?这一思想对后来明清时期社会发展有何影响?
(4)综合以上问题,你能得出怎样的认识?
俄罗斯前总统叶利钦参观浦东后感慨道:“决策高明,计划周密,做法聪明,是中国的一大奇迹。"这一"奇迹"的出现反映了
A. 开发开放浦东成为发展国民经济的重大战略步骤
B. 开发开放浦东成为20世纪90年代中国改革开放的重要标志
C. 改革开放极大的解放了生产力
D. 中国多层次、全方位对外开放新格局的形成
新中国成立后农村经济体制发生了多次变化,其中20世纪50年代农民申请加入农业生产合作社和七八十年代农民领取生产承包合同书的相同之处是
A. 都是中国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功探索
B. 都有利于个体经济的发展
C. 都改变了中国农村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
D. 都使农民获得了自主生产的权利
1956年4月,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中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的基本方针,其目的是
A. 调动国内外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
B. 调整、巩固、充实、提高
C. 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的建设社会主义
D. 尽快的把中国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
"……故提倡国货最根本之办法,在于奠定民族工业之基础。而建立中国民族工业之前程,阙惟三端:曰民族独立,曰政治清明,曰农村繁荣。"通过这段材料,你认为民族工业的发展应首先取决于
A. 民族独立
B. 积极发展农村经济
C. 坚持实业救国
D. 彻底结束封建专制统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