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联盟盟约》规定:“凡任何战争或战争之威胁,……皆为有关联盟全体之事,联盟应采取措施,以保持各国间之和平……”。这一规定主要体现了国联
①“维护和平”的原则
②实行“集体安全”
③实施“民族自决”
④推行“委任统治”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一战后的凡尔赛体系打上了深深的强权政治的烙印。主要表现在
A. 把社会主义国家苏俄排斥在外
B. 按照英法的共同意志处置战败的德国
C. 奥匈帝国、奥斯曼帝国的战争责任由新兴民族国家承担
D. 签订《九国公约》使中国回复到列强共同瓜分的局面
美国总统威尔逊将国联盟约称作“兄弟和友爱的宪章”。能够说明这一观点的有
①苏俄及德、奥被吸收为国联会员国
②宗旨是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促进国际合作
③规定和平解决国际争端
④规定对战败国的殖民地实行委任统治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③ D. ②④
一战后,协约国声称用民族自决的原则来处理国际问题,但实际上却经常根据他们自己的利益违反这一原则。其中的表现有
①对俄国十月革命进行武装干涉
②确认捷克斯洛伐克的独立和疆界
③同意犹太人建立以色列
④将德国在中国山东的权益交给日本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阅读材料:
材料一: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仍然是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我们改革经济体制,是在坚持社会主义制度的前提下,改革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一系列相互联系的环节和方面。这种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十二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
材料二:1990年7月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邀请一批经济学家座谈经济形势和对策……认为,1988年的通货膨胀……都是由于采取"市场改革取向"错误路线的结果。1992年春,88岁的邓小平于1月17日离开北京……对这次邓小平的南巡谈话,当时的很多人不理解……完全是客观形势使然。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当时很多人不理解邓小平南巡谈话的历史根据是什么?作者为什么认为这次南巡是"客观形势使然"?邓小平的南巡谈话有何意义?
(2)根据以上材料分析国家在发展经济时应注意的问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对于努力耕作者免其徭役,对于怠于种田或因从事手工业、贾贩活动而致贫者罚为奴隶。
——《商鞅变法》
材料二 从唐玄宗时期北京房山云居寺石经题记中,可见大量的以经营商品为名的行会,如绢行、布行、米行、生铁行、肉行、油行、果子行、靴行等等(见《房山石经题记汇编》)。唐代的“飞钱”、宋代的纸币,明清的商号会票,清代票号、钱庄的钱票等异地汇兑也在一些地方出现。
材料三 重农抑商政策是否阻碍了经济的发展?从短期看,应该如此。由于重农抑商,资本积累速度会放慢。但是,从长期看,则恰好相反。资本积累周期越长,积累规模将变得更加巨大。经济史料支持这种逻辑分析。清朝时期,广东怡和行商的伍秉槛拥有资本达2600万两白银,约为清政府年财政收入的一半左右。当今欧美各国也没有哪一位大资本家能够拥有如此比例的巨额财产。伍秉槛的财富并非鹤立鸡群,同期的一位宁波商人拥有2000万两白银,一晋商、徽商拥资千万两白银的亦不鲜见,至于拥有百万两白银者则不计其数了。
——引自《重新认识中国历史》
请回答:
(1)材料一体现了我国古代的什么经济政策?
(2)依据材料二概括指出中国古代商业发展的主要表现。
(3)材料三反映了什么历史现象?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
(4)你是怎样评价重农抑商政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