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思想家孔多塞在《人类精神进步史表纲要》中说:“人们一旦用理性检查了宗教的偏见之后,马上就会把它伸展到政治的偏见上去;人们明白了教皇的篡权之后,终于也要弄明白国王们的篡权。”为此,欧洲的思想家们
A. 借文学艺术讥讽教会腐败
B. 为纯洁信仰改造天主教会
C. 用启蒙思想批判专制制度
D. 以暴力革命推动社会进步
16世纪的英国,天主教会及其信条遭到变革,传统宗教机构被大量解散,使得延续数个世纪之久的社会调节剂和润滑剂几近消逝,给城市的社会秩序带来比较大的麻烦。这说明宗教改革
A. 推动了社会秩序的重组
B. 促进了行政机构的调整
C. 摧毁了民众的宗教信仰
D. 阻碍了近代城市的转型
赫·乔·韦尔斯认为:“他们反对教皇不是因为他是世界的宗教领袖,而是因为他不是这样的领袖;因为他本应该是他们的精神领袖,而他却是一个富有的世俗君主。”由此可见宗教改革从本质上说是
A. 反教皇的宗教斗争
B. 反君主的民主革命
C. 反宗教的民族革命
D. 反封建的政治斗争
梁启超说:“欧洲之所以有今日,皆由十四、五世纪时,古学复兴,脱教会之樊篱,一洗思想界之奴性,其进步乃沛乎莫能御”,对梁启超的话理解准确的是
A. 自然哲学使人们具有了自主意识
B. 智者学派树立了人的尊严
C. 文艺复兴打破了中世纪的神学桎梏
D. 宗教改革挑战了教皇的权威
1920年之前,十月革命在中国被提及的次数很少,1920年下半年才开始重新被注意,尤其在1921年后出现爆炸式增长。这一现象表明
A. 十月革命的道路适合中国的国情
B. 苏俄对华平等外交赢得国人好感
C. 苏俄在国共合作时起了重要作用
D. 苏俄新社会模式引起知识界关注
著名国画家傅抱石指出:包括康有为的国画改良观和陈独秀的“美术革命”论在内,在将传统文化与封建专制绑架在一起的20世纪初的文化界,无论哪种观点都离不开“抑中扬西”和倡导写实。当时这种对国画的革新要求反映出
A. 维新思想成为社会思潮主流
B. 思想文化向现代形态转变的要求
C. 传统艺术的衰落是必然趋势
D. 弘扬国粹以增强民族精神的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