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表是《中国近代工业发展情况统计表》,表中这种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年代 | 商办 | 官办和首商合办设厂数 | 外商企业 | |||
设厂数 | 资本(千元) | 设厂数 | 资本(千元) | 设厂数 | 资本(千元) | |
1872—1894年 | 53 | 4697 | 19 | 16196 | 103 | 28000 |
1895—1913年 | 463 | 90801 | 86 | 28469 | 136 | 103153 |
A. 商品经济取代自然经济已占主导地位
B. 外商在中国商品销售和劳动力市场缩小
C. 清政府政策的放宽与实业救国的影响
D. 西方列强矛盾加剧减少了对华资本输出
据《南海县志》记载,珠江三角洲一带机器缫丝业起步于十九世纪七十年代,“三四年间,南(海)顺(德)两邑继之而起者,多至百数十家。”与此情形直接相关的是
A. 新式企业的引领作用
B. 清政府鼓励民间设厂
C. 广州被列为通商口岸
D. 外国资本输入的刺激
洋务运动期间,当清政府试图减少天津机器局工人工资时,李鸿章说:“该局所雇华匠……若停减制造,量予半价,在彼不足自赡,势仍散归洋厂。”据此可知,当时
A. 李鸿章重视保护工匠的利益
B. 政府无意扩大军工企业规模
C. 洋务企业具有资本主义因素
D. 洋务企业经营资金出现困难
“轮船减价货争装,局设招商是保商。不让外人专垄断,经营经济策都良。”这首竹枝词反映的经济活动的目的是
A. 满足军事工业发展需要
B. 抵制外国经济的侵略
C. 保护民族资本主义发展
D. 放宽民间办厂的限制
据张之洞在《筹设炼铁厂折》中统计,1889年“内地铁货出洋以锅为大宗,其往新加坡、新旧金山等处,由佛山贩去者约五十余万口,由汕头贩去者约三十余万口,由廉州运往越南者四万余口”。这些数据说明晚清
A. 传统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B. 洋务派积极开办民用企业
C. 炼铁技术超越西方水平
D. 与世界市场联系日益紧密
以“提供贷款、投资设厂、开矿筑路”为主要手段的资本扩张方式始于
A. 新航路开辟
B. 英国工业革命
C. 第二次工业革命
D. 战后科技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