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西方宗教文化的衰落,西方服饰背后的文化内涵不再是体现人与神之间的宗教关系,服饰的目的只剩下服务于人类生产和生活的需要。这一变化
A. 是文艺复兴运动的产物
B. 推动了宗教改革的开展
C. 体现了科技革命的成就
D. 适应了工业革命的需要
如表为17、18世纪英国议会集会期和立法效率统计表。据此可知
| 1624—1641 | 1660—1685 | 1689—1713 | 1714—1760 | 1760—1800 |
年均召开天数 | 42 | 43 | 122 | 100天以上 | 100天以上 |
年均通过法令 | 5 | 15 | 67 | 77 | 209 |
A. 社会转型条件渐趋成熟
B. 国王与议会的矛盾日益激化
C. 中央行政体系不断调整
D. 国王授权不再具有法律效力
雅典人认为,无视法律的专制政体是坏的政体,因为它剥夺了人民的自治权,抛开公认的法律,依自己的主观任性行使权力。这种权力是任性的、不负责任的、不受制约、不受监督的。这反映出古代雅典主张
A. 法律至上,杜绝人情
B. 平民政体,中央集权
C. 实行法治,防止人治
D. 权力平等,社会契约
1956年2月,《人民日报》接连发表《不要轻易改变原有的生产和经营制度》、《慎重地改造城市小商店》、《慎重地从经济上逐步改组公私合营企业》等社论。这些社论旨在
A. 肯定社会主义改造的成果
B. 宣传国民经济恢复的成就
C. 重申“一五”计划的意义
D. 强调平稳推进工商业改造
第一次国共合作期间,毛泽东通过农村调查提出:“农民问题乃国民革命的中心问题,农民不起来参加并拥护国民革命,国民革命不会成功。”这一观点
A. 体现了中共当时的工作重心
B. 体现了工农武装割据思想
C. 奠定了国共合作的思想基础
D. 丰富了中国民主革命理论
徐中约在《中国近代史》中说:“在中国,胡适是实用主义的主将,他不遗余力地提倡研究和解决具体及实际问题,‘一点一滴’进化式地改善中国。李大钊与在他之后不久的陈独秀,则主张效仿苏俄的形式,进行直接和彻底的政治社会转型。”二者的争论
A. 使得近代中国社会完成了转型
B. 宣传了西方资产阶级学说
C. 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准备条件
D. 消除了救亡方式上的分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