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武帝时期,设立中央官学,培养《五经》博士,“自此以来,公聊大夫士吏彬彬多文学之士矣”。中央官学的建立
A. 推动了儒家思想正统地位的确立 B. 结束了大富豪子嗣垄断官位的局面
C. 有利于学生思想创新和个性发展 D. 促进了百家争鸣局面的进一步发展
庄子说:“有天道,有人道。无为而尊者,天道也;有为而累者,人道也……天道之与人道也,相去远矣,不可不察也”与此意相符的是
A. 万物齐一
B. 超然旁观
C. 鄙视权威
D. 顺应自然
在中国思想文化第一个枝繁叶茂期,有思想家针对“百家异说”局面,认为人的认识应当力避“私(偏爱)其所积,唯恐闻其恶也;倚其所私,以观异术,唯恐闻其美也”。其观点旨在表达
A. 倡导独立思考精神
B. 不同学派应相互竞争
C. 吸收各家思想精华
D. 理论认识应格物致知
孟子主张“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后来又直接提出了“仁之于父子也,义之于君臣也”
的观点。孟子的这些观点
A. 阐释了“仁政”思想的基本内容
B. 使儒学成为秦汉时期治国的指导思想
C. 强调不分亲疏贵贱的儒家仁义观
D. 有利于统治者利用仁义观念巩固统治
春秋时,孔子提出“裔不谋夏,夷不乱华”,“内诸夏而外夷狄”的思想。战国时,孟子则逐渐以是否行仁义、知礼仪,是否接受华夏文化来区分华夏与夷狄。这一变化说明
A. 民族融合趋势日益加强
B. 儒家逐渐放弃夷夏观念
C. 中原文化优于周边文化
D. 孟子背离孔子的民族观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 为了对付长期的作战,当将以前对华处理办法明确修改……攻占汉口、广东(州)作为行使武力的一个时期。……亲日政权的扶植,特别是有关亲日政权的统一,其主要目标是使之逐步稳健地发展。
——摘自1938年12月日本《昭和十三年秋以后对华处理办法》
材料二 日军在当地独立生活的必要物资,及属于物资动员范围之物资,特别是对地下埋藏资源,帝国对华要求数额之全量应如数取得。但必须通过正常的经济手段圆满且恰当地取得之。同时应避免过分压迫民需,特别是食品资源。
——摘自1941年1月日本《对华长期作战策略要领》
材料三 每当学校举行朝会或逢到日本什么纪念日的时候,全部学生被命令向太阳旗致敬,唱日本的国歌,并听“日满不可分”、 “民族协和”等训诫。……在伪满的修身教科书上,日寇尽量赞美与宣扬中国封建时代一套吃人的旧礼教,如什么“尊孔”、“忠君”、“以服从为伦理的第一要件”……
——摘自l943年9月《解放日报、东北沦陷十二周年纪念特刊》
(1)分析材料一,概括归纳日本对华作战方针政策与战争初期阶段相比发生了哪些变化?(不得摘抄材料原句)
(2)材料二中它强调通过“正常的经济手段”取得一般物资的主要原因是什么?为解决资源不足日本推行了什么经济方针?
(3)材料三揭露了日本怎样的侵华政策?日本大力宣扬儒家思想的目的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