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法律应该和国家的自然形态有关系;和寒、热、温的气候有关系;和土地的质量、形势与面积有关系;和农、猎、牧各种人民的生活方式有关系。法律应该和政制所能容忍的自由程度有关系;和民族的宗教、性癖、财富、人口、贸易、风俗、习惯相适应……这些关系综合起来就构成所谓“法的精神”。
——摘编自(法)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
材料二 美国官吏,有由选举得来的,有由委任得来的,从前本无考试的制度,所以无论是选举还是委任,都有很大的流弊。就选举上说,那些略有口才的人,便去巴结国民,运动选举;那些学问思想高尚的人,反都困讷于口才,没人去物色他。就委任上说,凡是委任官,都是跟着大总统进退……将来中华民国宪法,必须设独立机关,专掌考选权。(中国)从前设御史台谏的官,原来是一种很好的制度。从前美国有一位学者叫做巴直氏,他是很有名望的,著过一本书,叫做《自由与政府》,说明中国的弹劾权,是自由与政府中间的一种最良善的调和方法。
——据《孙中山的弹劾研究考略》等整理
(1)根据材料一,概括孟德斯鸠“法的精神”的主要内容,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这种精神在18、19世纪欧美国家的体现。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与孟德斯鸠相比孙中山的政治主张有何创新,并评析孙中山的政治主张。
1997年9月,中国共产党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本次会议取得的重大成果有
①实现了“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
②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
③确立邓小平理念为中国共产党指导思想
④提出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历史任务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毛泽东在《论持久战》中提出靠自己的力量还是不够的,还须依靠国际力量和敌国内部变化的援助,否则是不能胜利的,因此加重了中国的国际宣传和外交工作的任务。据此可知,毛泽东
A. 重视舆论宣传作用
B. 向世界宣传社会主义制度
C. 把冷战思维用于外交
D. 希望世界接受“万隆精神”
《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重新解释孙中山“三民主义”。其中指出“农民之缺乏田地沦为佃户者,国家当给以土地,资其耕作,并为之整顿水利,移殖荒徼,以均地力。……工人之失业者,国家当为之谋救济之道,尤当为之制定劳工法”。上述主张意在
A. 施行平均地权和节制资本
B. 实现普遍平等的民权
C. 谋求改善工人农民的生活
D. 立法保障工农的权利
“它站起来反对18 世纪的古典主义、启蒙思想、理性思想以及这些领域内的秩序”,强调 “对自然之爱、上帝精神存在和感情力量之间的联系”。最符合上述创作倾向的作品是
A. 《巴黎圣母院》 B. 《人间喜剧》
C. 《母亲》 D. 《老人与海》
袁伟时指出,新文化运动的初衷是通过普及西方的现代文明知识,帮助中国人冲破意识形态牢笼,实现思想变革,为自由、民主在中国生根奠定基础。这表明新文化运动的主要背景是
A. 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封建统治
B. 资产阶级知识分子队伍壮大
C. 北洋政府掀起尊孔复古的逆流
D. “西学东渐”潮流的迅猛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