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世纪后半期,加勒比海地区生产蔗糖,需要大量人力从事收割、榨汁,将其加工成浓缩糖蜜后,运至欧洲贩卖。因当地劳动力不足,来自欧洲的业主为提升生产力所采取的主要措施是
A. 使用机器开展大生产
B. 从非洲引进黑人奴隶
C. 自北美聘雇印第安人
D. 自欧洲招募契约劳工
考狄在其论文中提出:“从此之后,亚洲贸易完全摆脱了地中海畔的意大利人和印度洋沿途的伊斯兰教徒,最终落入了葡萄牙人手中,非洲以南的古道受到红海之路的竞争。”作者作此判断的历史依据是
A. 迪亚士发现好望角
B. 达·伽马绕过非洲到达印度
C. 哥伦布发现美洲
D. 麦哲伦船队完成环球航行
有关清政府“闭关政策”的评价,20世纪50—60年代的学者大都认为它具有抵抗外来侵略、维护国家主权的作用(“自卫说”)。20世纪80年代以后,学者对这样的认识产生了怀疑,他们认为,它对近代中国社会的前进和发展,起了严重的阻碍作用(“自杀说”)。下列说法中最为合理的是
A. 史学家视角不同会导致结论不同
B. 史学家自我否定说明评价标准缺失
C. 两种观点互相矛盾,都缺乏正确性
D. “自杀说”比“自卫说”更正确
“在广州,外人也是不自由的,夏秋两季是买卖季,他们可以住在广州的十三行,买卖完了,他们必须到澳门去过冬。……他们在十三行住的时候,照法令不能随便出游。”(蒋廷黻《中国近代史》)这表明清政府
A. 禁止外国商人来华
B. 重视维护外商利益
C. 加强沿海军事防御
D. 严格限制对外交往
(题文)明朝成化年间,徽州人江才3岁丧父,家道中落,13岁时与其兄奔走于青齐梁宋之间, 贩运商品,牟取厚利。发迹后,荣归故里,广置田园,大兴宅地。此举反映了
A. 小农意识根深蒂固 B. 政府鼓励商业发展
C. 徽人独具商业传统 D. 农产品商品化增强
清初曾规定:“一户所领之织机不得愈百张,以抑兼并,过则有罚。”反映的实质是
A. 清代资本主义萌芽继续发展
B. 清政府鼓励发展小机户
C. 封建专制制度阻碍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
D. 清政府限制手工工场的规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