遂川人民曾传出这样的民谣:“过新年,过新年,今年不比往常年,共产党军来到了,又分谷子又分田。过新年,过新年,你拿斧子我拿镰,高举红旗开大会,工农翻身掌政权”。这首民谣可能流行于
A. 国民革命时期
B. 土地革命时期
C. 抗日战争时期
D. 解放战争时期
“这是鸦片战争以来在中国民意基础上,中国政府代表第一次对国际条约说了‘不’字。从此以后,由于中国社会出现新的生产力、新的阶级、新的思想和主义,中国社会在各方面出现了新的积极向上的因素。”材料反映的历史事件
A. 标志着中国民主革命进入了新阶段
B. 粉碎了列强瓜分中国的阴谋
C. 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
D. 取得了反帝斗争的完全胜利
沈从文在《辛亥革命的一课》中指出:“革命后地方不同了一点,绿营制度没有改变多少。守兵当值的,到时照常上衙门听候差遣。马兵仍照旧把马养在家中。衙门前钟鼓楼每到晚上仍有三五个吹鼓手奏乐。”从文明演进的角度看,材料反映的问题是
A. 中国军事制度仅发生一定改变
B. 中国社会没有出现丝毫的变化
C. 对中国政治文明发展贡献巨大
D. 从专制到民主不可能一蹴而就
“这文件之所以鼓舞人民,是因为人民希望一劳永逸地消灭清朝农村社会无情的经济竞争和剥削,而代之以真正的公有制秩序。总的说来……平等主义社会使命至少跟它的种族排满主义一样有吸收力。”这一评论提到的“文件”
A. 充分调动农民阶级的生产积极性
B. 反映的是资产阶级革命派的诉求
C. 激发农民阶级开展反帝爱国运动
D. 兼具革命性和空想性的双重特点
史学家刘大年认为中国在反侵略的抗日战争过程中积累了新的现代化因素,提出了“抗日战争是中华民族复兴的枢纽”这一著名论断。可作为这一论断的依据有
①进步力量壮大②民族意识增强
③国际地位提高④民族独立实现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④
聂荣臻在答《抗敌报》记者问时指出,该战使日军在华北的主要铁路、公路受到广泛破坏,井陉煤矿被彻底破坏,沉重打击了日军的“囚笼政策”“治安肃正”“以战养战”等阴谋计划。该战应为
A.
B.
C.
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