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国公法》是1836年美国人出版的国际法权威著作。1864年,总理衙门将《万国公法》刊印并下达各级政府,以便他们可根据国际法处理外交事务。这反映出清政府
A. 外交理念与世界同步
B. 坚持中体西用的原则
C. 开始学习西方政治制度
D. 传统的天下观有所改变
康熙二十八年(1689年)上谕户部:“近闻江、浙、闽、广四省海关,于大洋兴贩商船遵照则例征取税课,原未累民。但将沿海地方采捕鱼虾及贸易小船概行征税,小民不便。今应作何征收,惮商民均益,著九卿、詹事、科道会同确议以闻。”由此可知康熙
A. 力主重农抑商
B. 鼓励海外贸易
C. 要求取消海禁
D. 反对滥收赋税
唐代御史台除了纠察百官、弹劾不法的职能外,还开始确立了对六部尚书的监察,这一变化说明
A. 官员任命方式相对混乱
B. 中央集权进一步加强
C. 监察制度的进一步完善
D. 监察与行政职权分立
汉代官员审理案件时,除了依据犯罪的客观事实,还着重考察行为者的动机是否与儒家道德相符合,如不符合,必须严惩;如符合,虽犯法也可以从轻论处。这种做法
A. 确立了儒学统治地位
B. 扰乱了司法审判秩序
C. 杜绝了以往严刑酷法
D. 增强了法律伦理色彩
春秋中期,楚国灭掉其北邻若干小国后设县统治,由贵族担任县尹、县公,国君可随时对其任免调遣。晋、秦等国也相继推行县制。这表明当时
A. 传统政治秩序遭到破坏
B. 官僚政治基本确立
C. 法家思想受到推崇
D. 三国率先实现君主集权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1787年华盛顿主持了制宪会议,为会议的顺利进行发挥了重要作用。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1787年5月25日,会议在费城的议事堂举行。当华盛顿尚未就席时,大家就提出推举华盛顿为议长,并立即获得全数通过。华盛顿的态度非常谦虚,他说:“敝人才疏学浅,经验不足,实不堪担此一重大会议的议长之职,但我愿竭尽一己之力来完成责任。”费城的仲夏夜异常炎热,华盛顿纹丝不动地坐在议长席上。他没有发表演说,只是偶尔询问代表们的意见,或是在议事进行中说一两句例行的话而已。可是这已足够了。当辩论激烈,或讨论陷入僵持时,代表们就不约而同地仰视着议长席。这位举世闻名的华盛顿,只要静默不语,就足以慑服那些滔滔雄辩的政客,使他们逐渐相互妥协。由于彼此的忍让和妥协,最后万事皆迎刃而解。9月17日,全体一致通过美国的联邦宪法。
——摘编自晓树《美利坚合众国的缔造者——华盛顿》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美国召开制宪会议的目的,说明华盛顿在制宪会议上所起的作用。
(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华盛顿的良好品质,说明华盛顿的政治活动对美国政治文明发展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