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明代一切诏令皆出皇帝亲旨,大学士只替皇帝私人帮...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明代一切诏令皆出皇帝亲旨,大学士只替皇帝私人帮忙,全部责任在皇帝。最初是皇帝亲自在内阁,后来有些皇帝不常到内阁,由内阁条旨、票拟送进去批。甚至有几个皇帝则长久不管事,就变成怕见大臣了;于是经年累月,不再到内阁,一切公事都要送进宫里去,于是皇帝和内阁中间的接触,就多出一重太监上下其手的机会。皇帝有事交付与太监,再由太监交给内阁。内阁有事,也同样送太监,再由太监上呈与皇帝。

——摘编自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材料二  南京临时政府在行政上采取的是总统制,后为制约袁世凯,《临时约法》规定采取责任内阁制。1912年6月,袁世凯在任命王芝祥的问题上,违背法律规定,剥夺总理的副署权,破坏责任内阁制,导致内阁总理唐绍仪辞职。但从另一角度看,唐的辞职也表明了为维护责任内阁制而进行的斗争。此后在1917年的府院之争中,段祺瑞向黎元洪频频发难所祭起的主要法宝,实际上也是责任内阁制。虽然段祺瑞之后北京政府的历届弱势总理往往受制于大军阀,但责任内阁制之实虽亡,而其名尚存。应当说发端于辛亥革命的责任内阁制,仍是中国政治制度史上一种重要的政治模式和权力运作方式。

——摘编自马烈《简论辛亥革命在中国政治制度史上的意义》

(1)根据材料一,概括明代内阁制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指出南京临时政府对行政体制做出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这一变化的影响。

(3)根据上述材料,比较明代内阁制与南京临时政府责任内阁制的相同点。

 

 

(1)特点:不断演化;从属于君权;内阁与皇帝间沟通不畅。 (2)变化:改总统制为责任内阁制。 影响:并未真正限制袁世凯权力;造成了政局不稳;是中国政治制度的重大变革。 (3)相同点:是政府内部权力的分割;创新性的成果;存在弊端。 【解析】 (1)特点:根据材料“最初是皇帝亲自在内阁,后来有些皇帝不常到内阁;于是经年累月,不再到内阁”得出不断演化;根据“于是皇帝和内阁中间的接触,就多出一重太监上下其手的机会”得出从属于君权;“内阁有事,也同样送太监,再由太监上呈与皇帝”归纳得出内阁与皇帝间沟通不畅。 (2)变化:根据材料“南京临时政府在行政上采取的是总统制,后为制约袁世凯,《临时约法》规定采取责任内阁制”归纳即可;影响:根据“袁世凯在任命王芝祥的问题上,违背法律规定,剥夺总理的副署权,破坏责任内阁制”得出并未真正限制袁世凯权力;根据“此后在1917年的府院之争中,……虽然段祺瑞之后北京政府的历届弱势总理往往受制于大军阀,但责任内阁制之实虽亡,而其名尚存”得出造成了政局不稳;根据“发端于辛亥革命的责任内阁制,仍是中国政治制度史上一种重要的政治模式和权力运作方式”得出是中国政治制度的重大变革。 (3)相同点:结合两则材料,从权力分割、制度创新以及制度本身存在的问题等方面进行比较。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中国近代史大事年表(部分)

1840年—1842年鸦片战争

1842年中英《南京条约》签订

1851年金田起义,太平天国运动爆发

1856—1860年第二次鸦片战争

1864年天京陷落,太平天国运动失败

19世纪60—70年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兴起、中国民族资产阶级产生

19世纪60—90年代洋务运动

1894—1895年甲午中日战争

1895年中日《马关条约》签订

19世纪90年代帝国主义国家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

1898年戊戌变法

1900年义和闭运动高潮、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1901年《辛丑条约》签订

1901年到1911年新政

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

1912年(民国元年)中华民国成立、清帝宣统退位

 

——摘编自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国近代现代史》(上册,2003)

 

 

上面大事年表能够反映中国近代前期社会发展的诸多历史。整理大事年表,从其中任选两个或多个史实,自拟一个主题进行分析说明。(要求:主题明确;提取信息充分;论证和分析逻辑清晰。)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东汉末年,强宗大族遍布各地。随着宗族势力的强大,他们逐渐控制了东汉政府选官任官制度,形成了“选士而论族姓阀阅”的局面,如汝南袁氏一族累世公卿,外戚窦氏更是公侯满门。强宗大族深刻地影响着基层治理。很多地方的郡县㩝吏和乡官里胥就是由当地强宗大族把持。他们既要维护族人的生命财产安全,又要解决民间纠纷,甚至于担任乡里职务,处理乡里事务。

——摘编自李小红《中国农村治理方式的演变与创新》

材料二  隋创进士科之后,“取人之道益公,所举中原与边城之人才益均”。中国古代重视监察机构,但若没有科举制的配套,所起的作用十分有限。史书记载,“(元)仁宗皇帝居潜,深厌吏弊作,其即位乃出独断,设进士科以取士。”美国学者罗兹曼说:“科举制度曾经是联系中国传统的社会动力和政治动力的组带,是维护儒家学说在中国的正统地位的有效手段,它构成了中国社会思想的模式。”

——摘编自刘海峰《科举政治与科举学》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东汉末年国家治理中出现的突出问题及其政治根源。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科举制对古代国家治理的积极作用。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古代国家治理技术对当代的借鉴价值。

 

 

查看答案

作家曹聚仁在《我与我的世界》中记述:“其后两年,辛亥革命到来了。我们乡僻地带(浙江兰溪),交通阻梗,不知秦汉,遑论魏晋,如‘革命’这样的名词,从来没听到过;乡间所说的,还是‘造反’。”这主要表明

A. 农民阶级不知道辛亥革命

B. 辛亥革命对农村影响有限

C. 中国社会未出现丝毫变化

D. 农村地区与外界完全隔绝

 

查看答案

下图漫画选自1911年的《民立报》。对该漫画解读正确的是

A. 人民群众欢庆南京临时政府成立

B. 漫画作者的政治态度倾向于共和

C.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提高民众地位

D. 辛亥革命使人民群众成为了国家主人

 

查看答案

太平天国运动借助基督教义反清,义和团运动凭借道教诸神“灭洋”。这表明近代中国

A. 中外文化冲突加剧

B. 民主独立成为时代主题

C. 科学技术发展落后

D. 农民运动缺乏科学理论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