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李斗的《扬州画舫录》载:“昆腔之胜,始于商人徐尚志征苏州名优为‘老徐班’”。随后扬州盐商竞相仿效,“大洪班”“德音班”“春台班”等相继组建。这说明
A. 昆剧发展步入专业化道路
B. 戏剧发展根植于社会需求
C. 市民文化决定着戏剧发展
D. 商人资本开始渗入戏剧界
下图是学者对中国古代某一时期思想发展状况的叙述。据此推测他叙述的是
A. 春秋战国时期的思想变化
B. 汉代儒学的发展
C. 宋明理学的兴起
D. 明清之际新思想的萌芽
随着商品经济不断发展,宋朝对社会经济部门的掌控,只限于传统农业和少数最重要的商品,而对于新兴的商业、金融业与作坊手工业则管理宽松。这表明
A. 宋朝失去对经济的掌控能力
B. 商品经济发展动摇宋朝统治基础
C. 新兴的行业拥有了发展空间
D. 新兴行业冲击自然经济传统地位
宋代皇帝最为流行的称谓是“官家”,而且在朝野还形成了“道理最大”“不以天下奉一人”的共识,这表明宋代
A. 皇权有了一定理性定位
B. 皇权专制受到有效制约
C. 封建等级制度趋向解体
D. 经济发展影响政治制度
汉代对地方割据势力的打击产生了两个“副产品”:一个是强化了郡县制,另一个是产生了新的选官制度——察举制。这主要说明
A. 血缘政治的影响力逐渐减弱
B. 汉代君主专制制度的完善
C. 地方割据势力促进社会转型
D. 地方势力决定集权的发展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明代一切诏令皆出皇帝亲旨,大学士只替皇帝私人帮忙,全部责任在皇帝。最初是皇帝亲自在内阁,后来有些皇帝不常到内阁,由内阁条旨、票拟送进去批。甚至有几个皇帝则长久不管事,就变成怕见大臣了;于是经年累月,不再到内阁,一切公事都要送进宫里去,于是皇帝和内阁中间的接触,就多出一重太监上下其手的机会。皇帝有事交付与太监,再由太监交给内阁。内阁有事,也同样送太监,再由太监上呈与皇帝。
——摘编自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材料二 南京临时政府在行政上采取的是总统制,后为制约袁世凯,《临时约法》规定采取责任内阁制。1912年6月,袁世凯在任命王芝祥的问题上,违背法律规定,剥夺总理的副署权,破坏责任内阁制,导致内阁总理唐绍仪辞职。但从另一角度看,唐的辞职也表明了为维护责任内阁制而进行的斗争。此后在1917年的府院之争中,段祺瑞向黎元洪频频发难所祭起的主要法宝,实际上也是责任内阁制。虽然段祺瑞之后北京政府的历届弱势总理往往受制于大军阀,但责任内阁制之实虽亡,而其名尚存。应当说发端于辛亥革命的责任内阁制,仍是中国政治制度史上一种重要的政治模式和权力运作方式。
——摘编自马烈《简论辛亥革命在中国政治制度史上的意义》
(1)根据材料一,概括明代内阁制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指出南京临时政府对行政体制做出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这一变化的影响。
(3)根据上述材料,比较明代内阁制与南京临时政府责任内阁制的相同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