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图反映了1867—1876年中国的棉布进口交易量和交易价格的变化趋势。据此可知,这一时期
A. 中国棉布交易量和交易价格成反比
B. 列强侵略促使民族工业的诞生
C. 外国棉布在华的竞争优势有所增强
D. 中国农业迎合国际市场的需要
据李斗的《扬州画舫录》载:“昆腔之胜,始于商人徐尚志征苏州名优为‘老徐班’”。随后扬州盐商竞相仿效,“大洪班”“德音班”“春台班”等相继组建。这说明
A. 昆剧发展步入专业化道路
B. 戏剧发展根植于社会需求
C. 市民文化决定着戏剧发展
D. 商人资本开始渗入戏剧界
下图是学者对中国古代某一时期思想发展状况的叙述。据此推测他叙述的是
A. 春秋战国时期的思想变化
B. 汉代儒学的发展
C. 宋明理学的兴起
D. 明清之际新思想的萌芽
随着商品经济不断发展,宋朝对社会经济部门的掌控,只限于传统农业和少数最重要的商品,而对于新兴的商业、金融业与作坊手工业则管理宽松。这表明
A. 宋朝失去对经济的掌控能力
B. 商品经济发展动摇宋朝统治基础
C. 新兴的行业拥有了发展空间
D. 新兴行业冲击自然经济传统地位
宋代皇帝最为流行的称谓是“官家”,而且在朝野还形成了“道理最大”“不以天下奉一人”的共识,这表明宋代
A. 皇权有了一定理性定位
B. 皇权专制受到有效制约
C. 封建等级制度趋向解体
D. 经济发展影响政治制度
汉代对地方割据势力的打击产生了两个“副产品”:一个是强化了郡县制,另一个是产生了新的选官制度——察举制。这主要说明
A. 血缘政治的影响力逐渐减弱
B. 汉代君主专制制度的完善
C. 地方割据势力促进社会转型
D. 地方势力决定集权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