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71年,清政府与日本签订了《中日修好条规》,约定“两国指定各口,彼此均可设理事官,约束己国商民。凡交涉财产词讼案件,皆归审理,各安己国律例核办。”这一约定
A. 为日本侵华创造了条件
B. 说明清政府已深谙近代外交
C. 促进中日逐步走向联合
D. 表明双方未意识到司法主权
乾隆年间,“(江南地区)约计州县田亩,百姓所自有者,不过十之二三,余皆绅衿商贾之产”。该现象
A. 反映了农产品商品化程度提高
B. 说明了商业资本操控国计民生
C. 表明了自然经济已经开始瓦解
D. 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成长艰难
明朝货币白银化“把国家财政活动推到快速运转的经济旋流中,从而造成了自然经济为基础的凝重稳定的社会结构偏离传统运行模式”。材料表明货币白银化
A. 是海外贸易发展的结果
B. 加速了社会转型的进程
C. 推动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D. 破坏了稳定的社会秩序
西方学者查尔斯·默里在《文明的解析》一书中以下图表示公元600~1800年中国绘画的发展状况。约每200年间出现一个高峰。处于该图第一个高峰期的著名作品是
A. 《牡丹蕉石图》
B. 《清明上河图》
C. 《送子天王图》
D. 《洛神赋图》
明初废丞相、设顾问性质的内阁大学士,严防权臣乱政。明中后期严嵩、张居正等内阁首辅操纵朝政,权倾一时。这表明
A. 皇权渐趋衰弱
B. 首辅权力失控
C. 内阁取代六部
D. 君主集权加强
宋度宗( 1240-1274年)时,有臣僚谏言:“政事由中书则治,反之则乱,天下事非人主所可得私也。”这表现了当时士大夫
A. 对君权合法性的质疑 B. 挑战君权至上的传统
C. 约束君权的治世精神 D. 共治天下的民主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