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下表,表中①②③处填写正确的是中国出口商品分类比重(%)
年份类别 | ① | ② | ③ |
1893年 | 15.6 | 81.8 | 2.6 |
1910年 | 39.8 | 41.4 | 18.8 |
A. 原料手工制品机器产品
B. 手工制品原料机器产品
C. 机器产品原料手工制品
D. 原料机器产品手工制品
秦代乡里制度逐渐定型,县的基层分为若干乡,乡下有里,里下有什伍组织。乡里组织拥有宣布教化、督催赋税、摊派力役、维持治安、兼理司法、婚丧祭祀等职权。这反映出秦代
A. 农村基层实行地方自治
B. 皇帝直接掌握了乡官的任命权
C. 乡里属于社会经济组织
D. 乡里组织兼有行政与宗法职能
春秋战国时期,商人频频交结王侯,各诸侯国君也非常重视商人阶层。如郑国国君与商人“世有盟誓”;晋国“绛之富商,能金玉其车,交错其服,能行诸侯之贿。”材料表明各诸侯国君重视与商人阶层关系的主要目的是
A. 成就霸业政治的需要
B. 实行宽松商业政策
C. 改变社会斗富逐利之风
D. 重建官营商业制度
《周礼》记载:两人见面,如果推手位置偏下,表示没有亲属关系;推手位置偏高,一定是同族本家人;推手位置适中,是有婚姻关系的异姓人。这种见面的礼节反映了
A. 血缘是判断亲疏的唯一依据
B. 父子君臣间的“和合”
C. 礼乐制与宗法制相辅相成
D. 礼乐制度的复杂繁琐
雅言是周代的王畿之言,随封邦建国传播到诸侯之地,并成为先秦的通用语言,以致诸侯间的聘问、诸子百家的著述都采用这种大体一致的标准语言。先秦时期雅言的使用
A. 强化了中央集权
B. 促进了文化认同
C. 实现了文字统一
D. 消除了语言隔阂
建筑见证了历史变迁与文化交流。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七世纪中期以后,吐蕃王朝逐渐兴起,对唐王朝的西部边界构成日益严重的威胁,通过贸易稳定边疆成为唐王朝的一项国策,两国之间的互市贸易屡见文献记载。根据《唐蕃会盟碑》记载:……然舅甥相好之义善谊,每须通传,彼此驿骑一往一来,悉遵曩昔旧路。蕃汉并於将军谷交马,其绥戎栅已东大唐祇应清水县,已西大蕃,供应须合舅甥亲近之礼……,反映了吐蕃和唐王朝之间的交往。
——摘编自刘业成、徐秀川《茶马古道的概念与形成、变化动因》
(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唐王朝和吐蕃交往的主要形式,并指出《唐蕃会盟碑》所处之处的建筑风格。
材料二:
(2)观察材料一中的图1、图2,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概述智慧海和圣彼得大教堂在承顶部之重方面的设计方法,并揭示两者在文化精神内涵上的不同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