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后,以美国为首的发达国家刚开始基本上实行的是自由贸易政策,但随着国际竞争的加强和国家经济矛盾的激化,各国的贸易政策逐渐转向贸易保护主义。至于绝大多数发展中国家,则从来都没有完全开放市场。这说明二战后
A. 世界经济出现民族化倾向
B. 全球化已阻碍经济发展
C. 经济全球化只是局部现象
D. 经济趋势是区域集团化
1960年,第二十一届联大通过公约宣布“所有人民都有自决权”。1970年塞内加尔第一任高院院长凯巴•姆巴耶首提“发展权”概念,并立即受到了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强烈支持。1974年,第二十九届联大把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作为各国实现发展权的首要任务。这反映出
A. 联大是实现发展权的基本保障
B. 世界格局呈现多极化的趋势
C. 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初步确立
D. 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的主题
1950年,美国麦卡伦法案规定:共产党各组织成员不得领取出国护照;司法部长认为国家处于紧急状况时,可以逮捕任何“可能阴谋进行间谍活动及破坏行为”的人。时任美国总统的杜鲁门否决了该法案,但国会以多数票再次通过。这反映出美国
A. 把“冷战”的重心转移到国内
B. 在“冷战”中处于弱势地位
C. 公民的权利受到严重侵犯
D. 抛弃了杜鲁门主义的原则
苏联国民收入、工业总产值增长率简表(百分比)。从上述变化中,可以得出的正确结论是( )
年代 | 1956~1960 | 1966~1970 | 1971~1975 | 1986~1900 |
国民收入 | 8.7 | 7.7 | 5.7 | 1.3 |
工业总产值 | 10.4 | 8.4 | 7.4 | 2.5 |
A. 苏联的经济体制活力严重衰退 B. 苏联的经济改革毫无实际效果
C. 计划不能作为调节经济的手段 D. 发展经济必须借助于外国援助
关于美国罗斯福“新政",平民诗人伯顿•布拉利写道:“一位生产者交纳的,一美元来享受服务。(一美元给政府,用于试验的开支。)一美元给赚钱者,勤俭节约的人。(一美元给浪费者,这真是五五分成!)”这句话认为“新政”( )
A. 取得的成效十分有限 B. 以工代赈做法大获成功
C. 羸得了广大民众支持 D. 促进美国经济迅速恢复
1913年,有美国历史学家在其专著中逐一列出了美国55个制宪人士的经济状况,并论证他们如何从各自的利益出发而影响了宪法的成文,并指出宪法是参与制宪会议的货币、贸易和航运等4个利益集团发起和推动,是55个有产者利益博弈的结果。该学者意在强调宪法( )
A. 实践了启蒙思想家的政治主张 B. 体现了“政治是门妥协的艺术”
C. 忽视了其他社会阶层的利益诉求 D. 代表了垄断资产阶级的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