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春秋时期我国思想文化中心偏于邹、鲁。战国时期儒、墨以鲁国为中心,而儒家传播于鲁、...

春秋时期我国思想文化中心偏于邹、鲁。战国时期儒、墨以鲁国为中心,而儒家传播于鲁、齐、卫,墨家则向楚、秦发展。道家起源于楚、陈、宋,后来流入齐国。这反映出战国时期

A. 中原文学与艺术异常繁荣

B. 涌现出众多文化中心

C. 文化相互影响与融合加强

D. 呈现出社会转型特征

 

C 【解析】 从材料反映的儒、墨、道思想向其他地区传播发展来看,说明战国时期各种文化相互影响与融合加强。故答案为C项。材料没有涉及文学艺术,排除A项;材料反映的是文化的交流融合,不是形成多个中心,排除B项;文化的交流融合并不一定表明社会转型,排除D项。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26分)制度的变革与创新直接影响着人类历史的进程,是世界闻名的重要体现。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卢商)早孤,家窭(jù,贫寒),能以学自奋。举进士、拔萃,皆中。由校书郎佐宣歙、西川幕府。入朝,累十余迁,至大理卿。……擢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摘自《新唐书》列传第一百七

材料二(雅典)最初是实行君主政体,以后让位于由九个执政官主持的寡头政治。这九个执政官是主要执政官,全部属于贵族。……后来朝愈益民主化的方向发展。急速发展的毛衣创造出一个强有力的中产阶级,他们同失去产业的农民联合,要求政治自由化。

——摘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梭伦寻求善世的真理。他相信,违背公正必然要扰乱公众的生活。个人对自己的行为负责。于是,权威的根基就被摧毁了。

——摘自(加)哈罗德·伊尼斯《全球通史》

1)材料一反映中国古代选官制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对当时社会政治有何影响?(8分)

2)怎样理解材料二中权威的根基就被摧毁了?并分析其进步作用。(8分)

3)比较上述两种政治制度变化的主要不同,以及二者所导向的社会观念的差异。(10分)

 

查看答案

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明初沿用历代匠籍制度,凡在籍手工业工匠必须受工役管理机构的支配,定期无条件为政府服劳役。成化、弘治时期,朝廷将强迫轮班匠亲身服役逐步改变为纳银代役,无力纳银允许亲身服役。到嘉靖末年,轮班工匠一律征银,朝廷以银雇工。清政权建立后,明文宣布今各省俱除匠籍为民”,后又将班匠银归并田亩或地丁代征,使“手艺贫民受益良多”。但统治者认为“市肆之中,多一工作之人,即田亩之中少一耕稼之人”,对工商业实行重税政策,对手工业产品实行限价收购。

——摘编自白寿葬《中国通史》

材料二:新中国成立后,将个体手工业写入《共同纲领》,承诺政府予以扶持并积极引导个体工业经济向合作社集体制经济转变。若干个体手工业者或生产小组为解决原料、购销产品困难而自愿联合组成手工业供销合作社。此后出现了生产资料部分或全部归集体所有的生产合作社,实行分工合作、按劳分配。“一五”计划中规定:“采用说服、示范和国家援助的方法,逐步地把手工业者引向合作化的道路,使手工业生产合作社成为国营工业的得力助手。”1955年底中央制定了工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全面规划求在两年内完成手工业合作化。1956年6月,手工业改造基本完成。

——摘编自萧国亮等《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分析明清手工业政策的演变及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明清手工业政策相比,新中国初期手工业政策的特点,并予以简要评价。

 

 

查看答案

二战后,以美国为首的发达国家刚开始基本上实行的是自由贸易政策,但随着国际竞争的加强和国家经济矛盾的激化,各国的贸易政策逐渐转向贸易保护主义。至于绝大多数发展中国家,则从来都没有完全开放市场。这说明二战后

A. 世界经济出现民族化倾向

B. 全球化已阻碍经济发展

C. 经济全球化只是局部现象

D. 经济趋势是区域集团化

 

查看答案

1960年,第二十一届联大通过公约宣布“所有人民都有自决权”。1970年塞内加尔第一任高院院长凯巴•姆巴耶首提“发展权”概念,并立即受到了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强烈支持。1974年,第二十九届联大把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作为各国实现发展权的首要任务。这反映出

A. 联大是实现发展权的基本保障

B. 世界格局呈现多极化的趋势

C. 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初步确立

D. 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的主题

 

查看答案

1950年,美国麦卡伦法案规定:共产党各组织成员不得领取出国护照;司法部长认为国家处于紧急状况时,可以逮捕任何“可能阴谋进行间谍活动及破坏行为”的人。时任美国总统的杜鲁门否决了该法案,但国会以多数票再次通过。这反映出美国

A. 把“冷战”的重心转移到国内

B. 在“冷战”中处于弱势地位

C. 公民的权利受到严重侵犯

D. 抛弃了杜鲁门主义的原则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