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表为明清时期中国农业发展概况(部分)。表格中的数据反映出明清时期中国的农业
年份 | 人口(百万) | 粮食种植面积(百万公顷) | 粮食单产(千克) |
1400 | 72 | 19.8 | 1036 |
1650 | 123 | 32.0 | 1095 |
1750 | 260 | 48.0 | 1544 |
1820 | 381 | 59.0 | 1840 |
A. 成为中国经济领先世界的基础
B. 生产力取得了质的突破
C. 支撑起了人口的持续高速增长
D. 生态环境已经严重恶化
理学家们吸收、利用传统的文明成果和外来的哲学本体论方面的成果,使道德信条式的传统儒学理论体系变成了以哲学形而上学为基础的哲学理论体系。这说明理学
A. 体现了文化的包容性
B. 成功地化危机为转机
C. 总结了前代哲学成果
D. 增强了文化的开放性
《秦律杂抄》中规定:“非官府宫室本年度应生产的产品,又没有朝廷的特别命书,而擅敢制作其他器物,工师与县丞各要罚两副军甲。”据此可推断当时
A. 手工业实行标准化生产
B. 官营作坊生产成本比较高
C. 官营作坊生产有计划性
D. 官营手工业重视产品质量
据《史记》载:“(周厉)王行暴虐侈傲,国人谤王。召公谏曰:‘民不堪命矣’。王怒,得卫巫,使监谤者。以告,则杀之。其谤鲜矣,诸侯不朝。”材料说明
A. 周王暴政导致王室覆灭
B. 中央加强了对地方的监控
C. 周朝礼乐制度有待恢复
D. 周朝的监察体系日益完备
(历史一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马建忠(1844年一1900年),中国近代著名的早期维新思想家之一。他认为要改变当时中国的落后状况,必须做到“转贫民为富民”,则“民富而国自强”。“国富唯籍行商。西方讲富者以护商会为本,护商会而赋税可加、币藏自足;外洋商务制胜之道,在于公司”。凡有大兴作、大贸易集散股,厚其资本,设有亏累,则力足持久,不为外商牵制也;由于国内资金求大于供,所以“欲中国之富,莫若使出口货多,进口货少。出口货多,则已散之时可复聚;进口货少,别未散之时不复散”。如何能达到使出口货多于进口货呢?他建议:“一曰使则在精求中国固有之货,令其畅销也;再曰使则在仿造外洋之货,敌其销路也;三曰开采中国的金银矿,宝藏之聚无待外求;四曰修订外国侵略者强加给中国的不合理关税税率”。为使中国赶上世界经济进步的潮流,他大胆提出:“用洋人之本,谋华民之生”。19世纪70年代,多数中国人对火车很陌生,封建顽固派更视为“洪水猛兽”,马建忠撰文分析铁路发展与西方各国致富的关系,并对修建铁路筹划得甚为周详,但最终未得到清政府的重视和采纳。
——摘编自石蕾《马建忠雄新思想研究》
(1)根据材料,概括马建忠的主要经济思想。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马建忠的经济思想。
(历史一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 1969年12月10日,联大第2535(B)号决议首次指出,巴勒斯坦阿拉伯难民问题,是由于“否认他们根据联合国宪章和世界人权宣言所规定的权利而造成的”。1974年联大第3236号决议郑重宜布:“确认巴勒斯坦人民不可剥夺的权利,即在不受外来干涉条件下享有民族自决权;享有民族独立和(国家)主权”。联大承认巴解组织是巴勒斯坦人的政治代表,邀请巴解组织出席联合国大会讨论巴勒斯坦问题的会议。1974年联大第3237号决议还规定:“邀请巴解组织以观察员身份参加联大和联合国其他机构主办的所有国际会议”。
——摘编自赵克仁《联合国与中东和平进程》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二十世纪六十、七十年代联合国大会颁布的上述决议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二十世纪六十、七十年代联合国大会在巴勒斯坦问题上决议发生变化的进步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