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史学家彼得在《德国天才》中写道:“德意志帝国尽管已经成为一个工业强国,越来越多的人参与到工业、科学与思想领域的成功之中,但德国仍然被一小部分传统精英所控制,其中包括土地贵族与军事领袖,而他们的首领正是皇帝本人。”材料说明德国
A. 具有浓厚的军国主义传统
B. 帝国议会没有立法权
C. 在政治体制上仍然是君主专制
D. 经济崛起与政治滞后错位
有人说,如果我是美国人,很可能不会去给总统选举投票,这倒不是说我对政治冷漠,没有公民责任心,而是我觉得选谁都差不多。他这样说的重要依据是
A. 两党的政见完全一致
B. 分权与制衡的运行机制
C. 选举程序具有欺骗性
D. 公民民主自由意识淡薄
据史料记载,古罗马时期一高利贷者对一欠债人的儿子(作为抵押品的债务奴隶)滥施暴行,把他打得皮开肉绽。愤怒的群众汇聚起来,一起跑进元老院向元老们控诉,促使罗马元老院通过了废除债务奴隶的法案:“除犯有罪行等待交付罚款者外,不得拘留任何人或施以镣铐枷锁;债务人应以物品而不以人身作为借款之抵押品。”材料表明
A. 罗马法的发展有利于缓和社会矛盾
B. 奴隶地位有所改善
C. 材料体现了公民法的内容
D. 奴隶的斗争推动了罗马法的完善
由于古希腊并不是一个完整的统一的国家,而是由不同的小城邦构成城邦之间的商业交流战争劝降等都需要能言善辩之人,所以他们发动的更多是“舌尖上的战争”,谁能将对方辩倒,谁就是“王”。这体现出古希腊
A. 思想文化繁荣的土壤
B. 城邦间尖锐的矛盾
C. 城邦民主政治的成因
D. 雄辩决定城邦成败
1955年7月,美国通过英国向中国建议举行大使级会谈,中国表示同意。8月1日,两国首次大使级会谈在日内瓦举行;9月10日双方就平民回国问题达成协议,钱学森由此踏上归国之路。这表明
A. 中国改变了一边倒的外交政策
B. 中美两国关系开始实现正常化
C. 美国为首的西方阵营趋于瓦解
D. 中美两国外交政策具有务实性
某年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章程》首次提出政协应“协助国家机关,推动社会力量,实现国家关于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改造的建设计划;密切联系群众,向有关国家机关反映群众的意见和提出建议。”上述提法出现的直接历史背景是
A. “一五计划”的推行
B. 第一届全国人大召开
C. 三大改造基本完成
D. 中共“八大”闭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