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争取近代中国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斗争中,五四运动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巴黎和会中国外交失败的消息传至国内,国人的爱国情绪空前的蔓延开来,受到新文化运动洗礼的青年学生情绪尤为激烈。5月4日下午,北京三千余名学生手持写有“拒绝和约签字”等内容的小旗,发表演说,沿途向群众散发传单。以游行示威为开端的罢课、罢市、罢工风潮席卷全国,蔚为壮观的五四爱国运动以中国代表拒签《凡尔赛和约》而圆满结束。中国近代以来在对外交涉中首次做出没有屈服的抗争,日本也最终未能获得继承德国在山东权益的合法依据,从而为中国此后收回山东创造了条件。
——摘编自李喜所、李来容《中国近代史》
材料二 在6月3日北京学运再掀高潮之际,上海的学、工、商界群起响应,成为五四运动由学生爱国运动普及为全民爱国运动的转折点。中国人民对政治发出了自己的声音,从而使政府再不能完全轻视社会民意的表达。学生对政治的热情并不始于五四运动,资产阶级对政治的参与在清末则有明显的表现,唯有工人阶级作为一个阶级对政治的参与开始于五四运动,并表现出不可低估的阶级力量。中国工人阶级成长为自为阶级时代的到来,对中国未来的政治始发展产生不可忽视的影响。
——摘编自张海鹏主编《近代中国通史》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与辛亥革命相比,五四运动具有哪些新的历史特点?结合时代背景,分析这些特点的基本成因。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指出五四运动中工人阶级壮大“对中国未来的政治发展”产生怎样的“不可忽视的影响”。
(3)五四运动是中华民族复兴的历史起点。据材料一、二,谈谈你对这一论断的理解。
如图是英国伦敦杜莎夫人蜡像馆塑造的一尊林则徐夫妇蜡像。关于英国人塑造蜡像原因,清政府驻英副使刘锡鸿参观后认为英国人非常敬重林则徐“忠正勇毅,不以苟且图息肩”的品格:王韬认为大清帝国钦差大臣林则徐放在蜡像馆门旁显眼处,竟然成了一个门卫!感到莫大耻辱。对这一现象的认识正确的是
A. 刘锡鸿站在清政府立场上看问题,不足为信
B. 王韬受封建思想影响较大,缺乏现代气息
C. 评价历史易受研究角度的影响,有一定主观
D. 历史本就“横看成岭侧成峰”,任由后人评说
“经济复兴会产生溢出效应,它将在心理上恢复西欧对美国乃至西方阵营的信心,并对苏联形成压力,马歇尔计划最大的胜利恰恰是心理上的”。材料反映马歇尔计划
A. 推动了欧洲国家经济的复兴
B. 是美国冷战政策的组成部分
C. 干涉了其他国家的内政
D. 直接导致两级对峙格局的形成
二月革命后,布尔什维克党的机关报《工人之路》以通栏标题向人民发出号召:“把唯一彻底的和坚忍不拔的革命党——布尔什维克选进立宪会议!”这表明布尔什维克党当时
A. 主张立即发动武装起义
B. 希望和平过渡,掌握政权
C. 决定与临时政府决裂
D. 力主退出第一次世界大战
英国史学家彼得在《德国天才》中写道:“德意志帝国尽管已经成为一个工业强国,越来越多的人参与到工业、科学与思想领域的成功之中,但德国仍然被一小部分传统精英所控制,其中包括土地贵族与军事领袖,而他们的首领正是皇帝本人。”材料说明德国
A. 具有浓厚的军国主义传统
B. 帝国议会没有立法权
C. 在政治体制上仍然是君主专制
D. 经济崛起与政治滞后错位
有人说,如果我是美国人,很可能不会去给总统选举投票,这倒不是说我对政治冷漠,没有公民责任心,而是我觉得选谁都差不多。他这样说的重要依据是
A. 两党的政见完全一致
B. 分权与制衡的运行机制
C. 选举程序具有欺骗性
D. 公民民主自由意识淡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