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反腐是世界各国社会发展过程中都要面对和解决的问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

反腐是世界各国社会发展过程中都要面对和解决的问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为了改变官吏中功臣度其后裔较多的问题.武帝下令推行察举选官制度,令郡国守相、二千石以通晓儒家经典为标准,每年举孝、廉各一人于朝廷,经考试后任官。这些人出身相对贫寒,但文化素质较高,他们跻入仕途,改变了官吏队伍的成分,提高了官吏队伍的整体素质……设十三部刺史,加大监察力度,鼓励吏民越级上书,诣阙言事,从制度上保证中央到地方的各级官员时刻处于监督之下,使腐败能够被较早发现和惩治,而一旦发现贪污、受贿、枉法的官吏,则予以重法惩治……公孙弘、赵禹、尹齐等一批公正执法,廉洁自律的官员得到好评,被树为百官的表率。通过以上措施,加上其他政耗的配合,到武帝晚年,贪污腐败之风得到一定程度的遏制,已经激化的社会和阶搋矛盾得到一定程度的缓和,动荡的局面又趋向稳定。

——摘编自王春瑜《简明中国反贪史》

材料二  早在1889年,英国就颁布了首部反腐.败法规。至2003年针对政府官员的腐败行为制定或添加新的法律条文达10—类。英国往往是采用出一类问题制定一个法律,采取一项措施甚至设立一个机构等来进行处理。英国将教育防范作为其反腐败策略的中心,在教育防范上所下的功夫要比惩处大得多。在英国,很多腐败案件都是首先由新闻媒体予以披露的,大到政府对外政策.小到购衣物之类的生活细节都会被媒体曝光。因此,真正的腐败行为要承受的舆论风险可想而知。

——摘编自《国外反腐败招教》

(1)根据材料一概括汉武帝反腐防腐主要举措,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积极影响。

(2)根据材料二概括近代英国反腐的特点。

(3)综合上所述,谈谈上述反腐行动带给我们的启示。

 

 

(1)举措:①实行察举制;②设十三部刺史,加大对地方官员的监管力度;③鼓励吏民越级上书,诣阙言事;④重法惩治贪污、受贿、枉法的官吏,表彰廉洁自律的官员。 积极影响:①改变了官吏队伍的成分,提高了官吏的整体素质;②从制度上保证了各级官员时刻处于政府和民众监督之下;③一定程度上遏制了当时官员的贪腐行为,有利于阶级矛盾的缓和、社会的稳定。 (2)特点:①近代英国加强立法,与时俱进(不断制定或添加新的法律条文);②法律实用色彩强烈(分类处理,有针对性);③策略以教育防范为主,兼顾惩处(将教育防范作为反腐的中心,惩处与防范并行);④发挥媒体监督作用。 (3)启示:①完善立法,依法治腐;②加强对权力的监督,把法律监督、制度监督和舆论监督相结合;③注重教育防范;④重视惩治贪官污吏、表彰清正廉洁官员等。 【解析】 (1)第一小问“举措”,从材料中“为了改变官吏中功臣度其后裔较多的问题,武帝下令推行察举选官制度”得出:实行察举制;从材料中“设十三部剌史,加大监察力度”得出:设十三部刺史,加大对地方官员的监管力度;从材料中“鼓励吏民越级上书,诣阙言事,从制度上保证中央到地方的各级官员时刻处于监督之下,使腐败能够被较早发现和惩治”得出:鼓励吏民越级上书,诣阙言事;从材料中“一旦发现贪污、受贿、枉法的官吏,则予以重法惩治”得出:重法惩治贪污、受贿、枉法的官吏;从材料中“公孙弘、赵禹、尹齐等一批公正执法,廉洁自律的官员得到好评,被树为百官的表率”得出:表彰廉洁自律的官员。第二小问“积极影响”,从官员自身素质的提高、阶级矛盾的缓和、社会的稳定、制度保障方面分析作答即可。 (2)从材料中“至2003年针对政府官员的腐败行为制定或添加新的法律条文达10多类”得出:(近代英国)加强立法,与时俱进;从材料中“英国往往是采用出一类问题制定一个法律,采取一项措施甚至设立一个机构等来进行处理”得出:法律实用色彩强烈;从材料中“英国将教育防范作为其反腐败策略的中心,在教育防范上所下的功夫要比惩处大得多”得出:策略以教育防范为主,兼顾惩处;从材料中“很多腐败案件都是首先由新闻媒体予以披露”得出:发挥媒体监督作用。 (3)启示可从完善立法、加强对权力的法律监督、制度监督和舆论监督和注重教育防范等角度总结回答。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在争取近代中国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斗争中,五四运动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巴黎和会中国外交失败的消息传至国内,国人的爱国情绪空前的蔓延开来,受到新文化运动洗礼的青年学生情绪尤为激烈。5月4日下午,北京三千余名学生手持写有“拒绝和约签字”等内容的小旗,发表演说,沿途向群众散发传单。以游行示威为开端的罢课、罢市、罢工风潮席卷全国,蔚为壮观的五四爱国运动以中国代表拒签《凡尔赛和约》而圆满结束。中国近代以来在对外交涉中首次做出没有屈服的抗争,日本也最终未能获得继承德国在山东权益的合法依据,从而为中国此后收回山东创造了条件。

——摘编自李喜所、李来容《中国近代史》

材料二  在6月3日北京学运再掀高潮之际,上海的学、工、商界群起响应,成为五四运动由学生爱国运动普及为全民爱国运动的转折点。中国人民对政治发出了自己的声音,从而使政府再不能完全轻视社会民意的表达。学生对政治的热情并不始于五四运动,资产阶级对政治的参与在清末则有明显的表现,唯有工人阶级作为一个阶级对政治的参与开始于五四运动,并表现出不可低估的阶级力量。中国工人阶级成长为自为阶级时代的到来,对中国未来的政治始发展产生不可忽视的影响。

——摘编自张海鹏主编《近代中国通史》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与辛亥革命相比,五四运动具有哪些新的历史特点?结合时代背景,分析这些特点的基本成因。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指出五四运动中工人阶级壮大“对中国未来的政治发展”产生怎样的“不可忽视的影响”。

(3)五四运动是中华民族复兴的历史起点。据材料一、二,谈谈你对这一论断的理解。

 

 

查看答案

如图是英国伦敦杜莎夫人蜡像馆塑造的一尊林则徐夫妇蜡像。关于英国人塑造蜡像原因,清政府驻英副使刘锡鸿参观后认为英国人非常敬重林则徐“忠正勇毅,不以苟且图息肩”的品格:王韬认为大清帝国钦差大臣林则徐放在蜡像馆门旁显眼处,竟然成了一个门卫!感到莫大耻辱。对这一现象的认识正确的是

 

A. 刘锡鸿站在清政府立场上看问题,不足为信

B. 王韬受封建思想影响较大,缺乏现代气息

C. 评价历史易受研究角度的影响,有一定主观

D. 历史本就“横看成岭侧成峰”,任由后人评说

 

查看答案

“经济复兴会产生溢出效应,它将在心理上恢复西欧对美国乃至西方阵营的信心,并对苏联形成压力,马歇尔计划最大的胜利恰恰是心理上的”。材料反映马歇尔计划

A. 推动了欧洲国家经济的复兴

B. 是美国冷战政策的组成部分

C. 干涉了其他国家的内政

D. 直接导致两级对峙格局的形成

 

查看答案

二月革命后,布尔什维克党的机关报《工人之路》以通栏标题向人民发出号召:“把唯一彻底的和坚忍不拔的革命党——布尔什维克选进立宪会议!”这表明布尔什维克党当时

A. 主张立即发动武装起义

B. 希望和平过渡,掌握政权

C. 决定与临时政府决裂

D. 力主退出第一次世界大战

 

查看答案

英国史学家彼得在《德国天才》中写道:“德意志帝国尽管已经成为一个工业强国,越来越多的人参与到工业、科学与思想领域的成功之中,但德国仍然被一小部分传统精英所控制,其中包括土地贵族与军事领袖,而他们的首领正是皇帝本人。”材料说明德国

A. 具有浓厚的军国主义传统

B. 帝国议会没有立法权

C. 在政治体制上仍然是君主专制

D. 经济崛起与政治滞后错位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