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戊戌变法后,清廷命各省学政广为刊印张之洞《劝学篇》一书,理由是该书“卫人心大有裨...

戊戌变法后,清廷命各省学政广为刊印张之洞《劝学篇》一书,理由是该书“卫人心大有裨益”。清廷此举的目的是

A. 宣传“中体西用”

B. 为洋务运动张目

C. 改良科举制度

D. 抵制维新变法思想

 

D 【解析】 试题张之洞为洋务派的代表,《劝学篇》的主旨是以中学为内学,以西学为外学,以中学治身心,以西学应世事,以中学为体,以西学为用,简称中体西用。本质上还是为了维护清王朝的封建统治,抵制维新变法思想,因此选D。 ,因此选D。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魏源在《海国图志》中主张“师夷长技以制夷”,同时又认为“万里一朔,莫如中华”。据此可以认为魏源(     )

A. 推动了东方国家对西方国家的了解

B. 引发了19世纪40年代中国社会学习西方的热潮

C. 开始关注西方世界的同时仍然保持文化优越感

D. 在遭受西方列强侵略时不失民族气节

 

查看答案

康有为在《孔子改制考》中认为人类社会是循着据乱世——升平世——太平世的规律发展的,最终达到政府皆由民造,实现天下为公的大同世界;陈独秀说:孔子之道,施于今日社会为不适于生存。康有为标榜孔子和陈独秀批判孔子所运用的共同思想武器是

A. 民主共和说    B. 社会进化论

C. 君主立宪论    D. 经世致用说

 

查看答案

光明日报》记载关于戊戌变法的研究,所依据的材料主要是运动过后不久出现的梁启超的《戊戌政变记》和康有为后来的陈述《康南海自编年谱》等。这些作品都不同程度强化了康梁的话语,而来自清政府方面的解释几乎一直没有看到。这体现出

A.当事人的陈述容易带有主观色彩

B.两部文献属于第二手史料,需要甄别、辨伪

C.清政府方面的解释更接近历史真相

D.两部文献有很高的史料价值,不会影响历史真实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洪仁玕之所以抛却在香港作为教会中人的平静生活,冒死投效与清军血战正酣的太平军的行列,除了身为洪秀全族弟和心系攘夷大业的因素外,更为其拳拳报国之心所驱使,即试图在太平天国实施他的近代化方案,使中国也走上富强之路。

——夏春涛《洪仁玕的思想特征及其历史地位》

材料二  孙中山打一个生动的比喻,大意是中国推翻清王朝的专制统治以后应该走什么道路?是走开明专制化道路呢,还是民主政治?这就好比我们中国现在造铁路,造好了就要用火车头,到底是用人家发明的原始的“粗恶的火轮车”,还是用“最新的火轮车”?

——萧功秦《中国百年现代化的六次政治选择》

材料三  十月革命刚一爆发,许多报刊立即指出了它的“社会革命”的性质。认为其发动者“以工场劳动者为基础”、“以激烈手段实行”……1919年初,社会上许多人对俄国革命仍然存在许多误解……到1920年,中国进步知识分子对俄国革命的看法已基本改观,许多人已经在某种程度上相信十月革命的道路是可行的了。

——摘编自杨奎松《社会主义从改良到革命》

(1)材料一中的“近代化方案”集中体现在哪部著作里?据材料一,概括洪仁玕提出这一方案的目的。

(2)指出材料二中“用‘最新的火轮车’”的含义。列举孙中山为此作出的努力。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促使中国人对俄国革命态度发生改变的关键因素。结合中国近代史的相关史实,简要说明“十月革命的道路是可行的”。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长期的分裂局面使得德意志民族无法作为整体来追求国家现代化,1870年后,旧的容克地主贵族通过对外战争实现国家统一,并掌握了现代化领导权。不久,德意志帝国宪法颁布。

第十一条联邦的主席职位属于普鲁士国王,普鲁士国王享有德意志皇帝的尊称。皇帝在国际关系上为帝国的代表,以帝国的名义宣战与媾和。……

第十五条联邦议会的主席职位及其事务的领导权属于由皇帝任命的帝国宰相。

材料二  法兰西第三共和国成立后,在广大人民群众坚决拥护下,国民议会于1875年通过了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共和国的立法权由众议院和参议院两院行使。参议院由间接选举产生,众议院通过普选方式产生。行政权由总统和内阁掌握,总统和内阁部长共同向议会负责。总统是国家元首和军队的最高统帅,并与参众两院议员共有创议法律之权,总统在征得参议院同意后,可解散尚未届满的众议院,总统的命令须经其任命的各内阁部长副署。

——以上材料摘编自《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历史必修Ⅰ》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德意志帝国宪法、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诞生背景的不同之处和两国元首所处地位的不同之处。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两国元首在产生方式及其与各自议会之间关系方面的差异。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民主政治建设的认识。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