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时间 | 类型 | 内容 |
15—16世纪 | 商业与农业的分工 | 宗主国在中南美洲等殖民地从事黄金、香料和奴隶贸易,从东方国家输入瓷器、丝绸。 |
18—19世纪 | 制成品与原料生产的分工 | 英法等西方列强主要从亚非拉国家获取棉花、天然橡胶、铁矿石等生产原料。 |
19—20世纪 | 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垂直分工 | 全球国际分工体系形成,形成工业国、农业国、矿业国,生产和贸易国际化。 |
20世纪70年代后 | 生产类型或生产环节的分工 | 跨国公司推动劳动密集型、资本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的国际分工。冷战结束后,形成组织、生产、销售三个生产环节的国际分工。 |
——据阎学通、杨原著《国际关系分析》
表为近代以来国际分工发展历程简表。解读表格信息,围绕“国际分工的变迁”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释。(要求:观点明确,阐释须史论结合。)
(3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在早期儒家经典中,民本思想有较多的体现。《尚书》中说:“民惟邦本,本固邦宁。”孔子主张“因民之所利而利之”。孟子认为民贵君轻,又称:“左右皆曰贤,未可也;诸大
夫皆曰贤,未可也;国人皆曰贤,然后察之。见贤焉,然后用之。“《荀子》中说:”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
——据《孟子》等
材料二 泰西之立国有三:一曰君主之国,一曰民主之国,一曰君民共主之国……为君民共治,上下相通,民隐得以上达,君惠亦得以下逮……犹有中国三代以上之遗意焉……苟得君主于上,而民主于下,则上下之交固,君民之分亲矣,内可无以乱,外可无以悔……由此而扩充之,富强之效亦无不基于此矣。泰西诸国,以英为巨擘,而英国政治之美,实为泰西诸国所闻风向慕,则以君民上下互相联络之效也。
——摘编自王韬《弢园文录外编》
材料三 孙中山认为,“中国古昔……有所谓"民为贵,君为轻",此不可谓无民权思想矣。然有思想而无其制度,故以民立国之制,不可不取资于欧美”。他强调“民国之国家,为全国国民所公有;民国之政治,为国民所共理;民国之权利,为国民所共享”。
——摘编自《孙中山全集》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先秦儒家民本思想的主要内涵及其理想的政治。(8分)
(2)根据材料二、三,概括指出王韬与孙中山民主思想的异同。(10分)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古代民本思想与近代中国民主思想的关系,并简析近代中国民主思想兴起的历史必然性。(14分)
下图《胆小的农夫》,塑造了19世纪中后期俄罗斯农民形象。这幅画的特点是高超的艺术技巧、深刻的心理揭示以及画面的完整性。下列创作理念与该作品最为贴近的是
A. “专注于对自然任意和瞬间的描绘”
B. “我不会画天使,因为我从没有见过他”
C. “最美的艺术品就是要传达出艺术家的纯粹的幻想”
D. “色彩的目的,是表达画家的需要,而不是看事物的需要”
罗斯福新政的一些措施“已经改变了美国资本主义工作的着重点,它给了资本主义以新的活力,并且最大限度地扩大了联邦当局的权力,这种趋向已经证明是不可逆转的”。这说明当时美国
A. 联邦政府权力达到历史高峰
B. 改变了权力制衡原则
C. 国家干预理论得到普遍认可
D. 创新了国家管理体制
在《共产党宣言》1890年的德文版序言中,恩格斯难抑兴奋激动的心情说:“今天我写这个序言的时候,欧美无产阶级正在检阅自己的战斗力量,它们第一次在一个旗帜下动员成为一个军队,以求达到一个最近的目的。”恩格斯意在说明
A. 欧洲各国正在筹备建立无产阶级政权
B. 各国工人组织已建立稳固统一的联盟
C. 无产阶级开始有自己独立的政治诉求
D. 马克思主义成为工人运动的指导理论
下表关于甲乙两人对智者学派和苏格拉底进行的比较,表述正确的是
| 论点 | 论据 |
甲 | 智者学派和苏格拉底的思想实质上是一致的 | 他们都对人和人类社会进行研究,都提出了人的重要性 |
乙 | 智者学派和苏格拉底有相似的价值取向 | 他们同为教育家,都注重对公民的美德教育 |
A. 二者的论点、论据都正确
B. 二者的论点、论据都不正确
C. 甲的论点错误
D. 乙的论点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