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春秋战国时期,与个体农民的成长相并行,许多手工...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春秋战国时期,与个体农民的成长相并行,许多手工业奴隶也成为独立的手工业者。农民和手工业者之间的交换活动“以粟易械器,以其械器易粟”的比以前更多。当时各国统治者所居住的都城,以及位于交通枢纽的货物集散之处,都形成了繁荣程度不等的城市。在城市里,商品交换有固定的场所,叫“市”。市的四周有“市门”,设官管理。交易时间主要在上午,过午则渐散,至夕而罢。中国历史悠久的名产丝织品,在春秋战国时已先后见于波斯、希腊和印度的市场上。这是经西北民族(如匈奴)之手辗转贩运出去的。

——摘编自任继愈主编《中国古代商业》

材料二  两宋时期,在城市和交通枢纽地段,不论是通都大邑,还是集市小镇,多是商贩云集。如北宋开封城内不仅有繁华的商业街区,而且有专业交易场所,“诸酒肆瓦市,不以风雨寒暑,白昼通夜”经营。据统计,北宋时,东南亚、南亚等地区与我国发生贸易的国家已有50—个。南宋时,与这些国家的商业交往更频繁。据陈正祥在《中国文化地理》一书中指出,从宋代的城市分布图看,南方的城市数量和城市规模都很明显地超过了北方。

——摘编自章开沅主编《中国经济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春秋战国时期商业发展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发展成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春秋战国时期相比,两宋时期商业领域出现的新变化。

(3)综合材料及所学知识,归纳影响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主要因素。

 

 

(1)特点:农产品与手工业品的交易增多;商业活动主要集中在作为政治中心的城市和交通要道的城市;交易地点、时间有限制;政府对市场加强管理;中国产品出现在国外市场。 成因:铁农具.牛耕的使用和推广,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小农经济的形成;农业与手工业的发展;“工商食官”的局面被打破。 (2)新变化:城市商业繁荣;商业突破地点、时间的限制:政府对商业活动的控制有所松弛;出现世界上最早的纸币;海外贸易较活跃。 (3)主要因素:农业、手工业的发展;国家政局的稳定;交通条件的改善;货币的发展;国家的政策。 【解析】 (1)据材料农民和手工业者之间的交换活动“以粟易械器,以其械器易粟”的比以前更多,可知“农产品与手工业品的交易增多”;据材料“当时各国统治者所居住的都城……在城市里,商品交换有固定的场所,叫市”可知,“商业活动主要集中在作为政治中心的城市和交通要道的城市”;据材料“市的四周有市门,设官管理。交易时间主要在上午,过午则渐散,至夕而罢”可知,交易地点、时间有限制;政府对市场加强管理;据材料“中国历史悠久的名产丝织品,在春秋战国时已先后见于波斯、希腊和印度的市场上”可知,中国产品出现在国外市场。原因:据材料“春秋战国时期,与个体农民的成长相并行”可知,小农经济产生发展;据材料“农民和手工业者之间的交换活动更多”可知,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与铁犁牛耕的使用,生产力水平提高有关;结合所学可知春秋战国时期商业手工业打破了商周时期“工商食官”局面。 (2)新变化:据材料一可知春秋战国时期“交易地点、时间有限制”,而两宋时期“商业突破地点、时间的限制”;据材料一春秋战国时期政府对市场加强管理,而两宋时期政府对商业活动的控制有所松弛;据材料二“北宋时,东南亚、南亚等地区与我国发生贸易的国家已有50—个。南宋时,与这些国家的商业交往更频繁”可知,两宋时期海外贸易较活跃;结合所学可知,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商业繁荣。 (3)结合所学可知,影响商业发展的因素可从国家的政策、政局的稳定与否、交通是否发展、以及和农业、手工业的发展有关。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1990年4月18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对外宣布一项重大决策。当时,一位新华社记者写道:从这一天起,这个在当时的地图上还没有表上地名的三角平原让世人瞩目。这一决策是

A. 开辟经济开放区

B. 开发开放浦东

C. 开放长江三角洲

D. 开放港口城市

 

查看答案

1993年中国粮价全面放开,以市场定价为主,以前的粮票、粮本全部取消,原来的定量配给转变为市场自由采购。这些变化表明当时我国

A. 已完全废除计划经济体制

B. 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C.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已完成

D. 市场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增强

 

查看答案

自1984年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铺开后,国务院曾明确提出:“使企业适应市场的要求,成为依法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商品生产和经营单位。”由此可知,我国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是

A. 增强企业活力

B. 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C. 发展工业企业

D. 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

 

查看答案

1958年8月11日,主管农业的国务院副总理谭震林在《人民日报》上撰文称:“夏季丰收证明,我国粮食增产速度不仅可以是百分之十几百分之几十,而且可以成倍地增长。”此言论反映出当时的中国

A. 社会主义制度发挥良效

B. 粮食产量增速跃居世界第一位

C. 经济建设出现冒进倾向

D. 农业集体化运动取得显著成果

 

查看答案

下表是我国1952年和1957年各经济成分在国民收入中的占比变化情况。这一变化

 

 

国营经济

合作社经济

公私合营经济

个体经济

资本主义经济

1952年

19%

1.5%

0.7%

71.8%

7%

1957年

33%

56%

8%

3%

1%以下

 

 

A. 主要得益于“一五”计划的完成

B. 表明我国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

C. 体现出当时经济建设的冒进思想

D. 实现了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要求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