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下面是战国时期魏国所铸的启封(开封)令戈的图片。戈之内正背两面有铭文,正面刻三行...

下面是战国时期魏国所铸的启封(开封)令戈的图片。戈之内正背两面有铭文,正面刻三行十二字“一年启封令廱(雍),工师金,冶者”;背面刻二字“启封”。据此可知,该器物

A. 由官营作坊所生产

B. 是主人从市场购得

C. 锻造工艺十分先进

D. 普遍用于农业生产

 

A 【解析】 据材料“一年启封令廱(雍),工师金,冶者”;背面刻二字“启封”等信息可知,所铸的启封(开封)令戈上有铸造者的名字,这是战国官营手工业的制度“物勒工名”,即制造者要把自己的名字刻在上面的制度,A正确;据上分析,官营手工业的产品不面向市场,B错误;材料中的图片和信息,不能看出锻造工艺如何,C错误;据所学可知“戈”是一种兵器,不是生产工具,D不符。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洪武三年(1370年),朱元璋下令将北方郡县近城荒地拨给农民耕种,“户率十五亩,又给地二亩与之种蔬,有余力者不限顷亩,皆免三年租税”。这一规定

A. 合理调整了生产结构

B. 解决了土地兼并问题

C. 缩小了南北经济差距

D. 有利于稳定小农经济

 

查看答案

从出土的画像石内容看,“汉代的耕作,以二牛抬杠最为典型,应用最为普遍。当然,有时也用一牛一马抬杠耦耕,但这只不过是二牛抬杠的一个变种而已”。这表明汉代

A. 铁犁工具已经成熟

B. 畜力普遍用于生产

C. 牛耕技术得到推广

D. 农业实行精耕细作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到1952年底,邯郸县参加互助的农户占全县总户数的65%。耕地占全县总耕地面积的34%。到1955年底,加入合作社的农民达到全县农民总数的98.6%,入社的耕地占全县总耕地面积的92%,全县共建成初级农业合作社845个。1956年春,在1955年的基础上,全县合并或转化为140个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入社农户占全县总户数的99.57%。

——摘编自张利强《1951~1956年邯郸县农业合作化运动研究》

材料二  1958年8月23日,随着叶堡区槐川人民公社的建立,秦安人民公社化运动拉开了帷幕。继槐川人民公社建立后,9月上旬秦安县便实现了公社化。由于广泛宣传与鼓动,在人们心里造成一种只要把公社建起来,生活衣着就无忧,从此改变贫穷落后的面貌,过上幸福美好生活的印象。因此秦安人民满怀希望、支持人民公社的建立,人民公社迅速建立了起来。

——摘编自马晓兵《甘肃省秦安县农村人民公社化运动研究》

村料三  1980年11月5日,《人民日报》发表了吴象(当时是新华社记者)的文章《阳关道与独木桥——试谈包产到户的由来、利弊、性质和前景》,对包产到户做了全面的理论分析。吴象强调了坚持农业集体化方向的重要性,同时也分析了贫困地区实行包产到户的必然性。文章指出:“包产到户并不是什么独木桥,它同各种形式的责任制一样,是集体经济的阳关大道。如果一定要把它比喻为独木桥,那可以说居住在深山沟中,不走独木桥就无法行动,无法前进,就无法到平坦宽阔的阳关大道上去。在这种情况下,走独木桥正是为了走阳关道。”

——《杜润生自述:中国农村体制变革重大决策纪实》

(1)根据材料一,概括邯郸县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秦安县人民公社化运动迅速建立的原因。

(3)综合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新中国成立后农村生产关系调整的启示。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完成卜列要求。

材料一  甲午中日战争后,日本逼迫清政府签订《马关条约》,在民族危机空前严重的时刻,清末状元张寒认为“天之生人也,与草木无异。若遗留一二有用事业,与草木同生,即不与草木同腐”,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开始筹办大生纱厂。本欲招商股白银60万两,但一年之中,奔波无数,只招得三四万两。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张容通过两江总督刘坤一将湖北官购存沪未用的2040锭领回,作价25万两,以此作为官股,“按年取息,不问盈亏”。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春,大生纱厂在江苏通州唐问开车生产。唐闸厂区周围是产棉区,原料价廉。

工人工资较低,正、杂各税也较轻。大生纱厂所产之纱,质地优良,行销各地,利润优厚。民国初年,大生妙厂进入辉煌时期,利用大生纱厂的利润,兴办了学校、港口、慈善机构、博物苑以及气象台等,创造了诸多中国“第一”。

——摘编自陈杨霞《浅谈利用文化遗产开展历史神入教学的策略》

材料二  大生纱厂开厂之际,张春请江宁画家单林作了四幅画,名为《厂做图》,悬挂在厂内公事厅,生动记录了大生创业的艰难和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艰辛。第一幅画名为《鹤芝变相》,讽刺了集资过程中洋行买办潘琴鹤(华茂)和郭茂之(勋)的反复无常。第二幅画名为《桂杏空心》,讽刺了江宁布政使司桂高庆、太常寺卿盛杏荪(宣怀)的言而无信。第三幅画名为《水草藏毒》,讽刺了通州知州汪树堂和幕燎黄阶平的暗藏祸心、多方阻挠。第四幅画名为《幼小垂涎》,讽刺了上海商界巨子朱幼鸿(畴)严小舫(信厚)的贪得无厌。

——摘编自言夏《国商一排徊上海路灯下》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说明大生纱厂创办和获得发展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阐述封建势力阻挠民族工业发展的表现。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汉代丝绸贸易使中国在长安到西域的丝路沿线上,出现了一批商业性城市。汉代对外开放,使中国人了解世界、走向世界,也使世界了解中国、接纳中国。由于丝绸之路的形成,从太平洋到大西洋的世界经济纽带出现了,整个世界因此由分散逐渐走向一体。

——周尚兵、王洪军《走向世界:汉代开放对古代中国的影响》

材料二  英国从19世纪30年代既帕麦斯顿担任外交大臣开始,就在全球推行扩张政策,并采用强权外交确保这一政策取得成效。强权外交是强权政治在对外政策上的具体体现。……总这,帕麦斯顿外交政策的落脚点在英国外交政策的两个传统目标上,也就是通过适当的欧洲均势以保障英国的领土安全,利用强大的帝国和海军的力量以保护英国的利益。于是,他在处理外交事务时,在继承英国传统均势外交政策的基础上,自创了符合当时历史条件的强权外交政策。帕麦斯顿的外交政策以英国的利益为中心。

——摘编自王颖《试论帕麦斯顿的外交政策》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汉代对外开放的意义。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帕麦斯顿时代英国外交政策的特点,并分析其经济优势。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