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顾炎武在提出以经学取代理学的同时,始终关注“国家治乱之原,生民根本大计”。对那些...

顾炎武在提出以经学取代理学的同时,始终关注“国家治乱之原,生民根本大计”。对那些不关乎“六经之旨、当世之务者”,要“一切不为”。据此可知,顾炎武

A. 挑战理学的正统地位

B. 主张学术研究应回归儒家原典

C. 强调研究经学要务实

D. 倡导用六经解决一切现实问题

 

C 【解析】 依据材料“关注‘国家治乱之原,生民根本大计’”、“对那些不关乎‘六经之旨、当世之务者’,要‘一切不为’”结合所学可知,这体现了顾炎武主张读书应该经世致用,关注社会现实,因此C选项正确。A选项错误,材料主要体现的是顾炎武经世致用的思想,挑战理学的正统地位不是材料主旨,B选项错误,材料体现的是顾炎武经世致用的思想,并未主张学术研究回归儒家原典;D选项“解决一切现实问题”表述过于绝对,不是顾炎武的主张。故正确答案为C选项。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据《宋会要》记载:宋代对外贸易港口有20余处,设有广州、泉州、明州、杭州、密州5个市舶司,市舶司下有的还设有市舶务、市舶场等下属机构。这折射出宋代

A. 对外贸易规模和范围不断扩大

B. 外贸收入成为政府重要财源

C. 航海和造船技术取得重大突破

D. 传统的经济思想发生了质变

 

查看答案

魏晋时期,儒家知识分子对先秦经文的注疏多有相互攻讦之处。唐代以降,政府下令编纂《五经正义》,去“异端邪说”,并将其列为科举考试的内容。这一变化

A. 有利于儒学融合其他学说

B. 导致后世儒学发展僵化

C. 有利于扩大唐代统治基础

D. 推动儒学政治地位提升

 

查看答案

据《史记·鲁周公世家》记载:鲁公伯禽封到鲁地,三年之后到周向周公“报政”,周公问何以如此之晚,伯禽说:“变其俗,革其礼,丧三年然后除之,所以晚”。这表明分封制

A. 扩大了周政权的统治区域

B. 确立了周天子的天下之主

C. 导致了诸侯国的地方割据

D. 推动了周文化的族群认同

 

查看答案

(历史一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据《后汉书·宣秉传》云:“光武帝(刘秀)特诏御史中丞(原隶属御史大夫)与司隶校尉、尚书令会同,并专席而坐,故京师号曰“三独坐’。”御史中丞下有治书侍御史两人,掌法律条文解释;侍御史十五人,掌察举官吏违法,接受公卿群吏奏事,司隶校尉不仅内察京师百官犯法者,并领一州,封侯、外戚、三公以下,不论尊卑,无所不纠。其时,“(鲍永)为司隶校尉,帝叔父赵王良尊威贵重,(鲍)永以事劾良大不敬。由是朝廷肃然,莫不戒慎”。刘秀复将全国分为十三州(部),每州设刺史一人,其职权在西汉的基础上,将地方选举劾奏之权也转归刺史。这样,东汉就构建起从中央到地方完整的、强有力的监察系统。

——摘编自朱绍侯等主编《中国古代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光武帝(刘秀)监察举措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光武帝(刘秀)的监察举措。

 

查看答案

(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  巴以冲突中,青少年自幼就目睹并经历了种种灾难和炮火,在其内心留下了深刻的阴影,滋生的仇恨成为“流满于世代血液中的执念与恩仇”,因而,巴以冲突便形成了这样一种循环:

 

 

在国际社会各方力量的努力之下,巴以也经历过多次暂时性停战。多次停战后,又总会重新燃起战火。以色列凭借着自己的军事优势,接受停战大多时候并不是出于和解的目的,而是作为一种缓冲。同样,由于巴方内部的不调和,停战常常成为政客们为了达到目的而实行的一种手段。力量无法平衡的巴以,致使巴方在谈判中做出最大的领土退让后,依然无法解决自身所面临的问题;而以方占据了有利的地理位置、丰厚的资源,不愿意做出过多的让步和舍弃。

——摘编自张颖《奥斯陆协议签订以来的巴以冲突》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巴以关系发展的困局及产生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请为巴以关系破局提供合理的建议。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