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前中期,在今四川井研县一带山谷中,密布着成百上千个采用新制盐技术的竹筒井,井主所雇工匠大多来自“他州别县”,以“佣身赁力”为生,受雇期间,若对工作条件或待遇不满意,辄另谋高就。这反映出当时
A. 民营手工业得到发展
B. 手工业者社会地位高
C. 雇佣劳动已经普及
D. 盐业专卖制度已经解体
宋朝以前的家训大多只重视读书仕宦,对其他职业较少提及,对诸如音乐、美术、医学等杂艺则持鄙弃态度。宋朝以后的家训对其他职业多有提及,基本不鄙弃杂艺。还较多渗透了择业、理财等经济思想。宋朝家训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 人们谋生的职业观发生变化
B. 商品经济有了较大发展
C. 世家大族式的家族制度瓦解
D. 主流社会观念受到冲击
宋朝统治者为了维护原有的城市格局和制度曾作过一番努力。宋真宗曾加宽街衢,使“衢巷文袤,及禁鼓昏晓,皆复长安旧制”,但收效甚微。店铺侵占通衢大道的情况屡禁不止,到了宋徽宗时期,以征收“侵街房廊钱”的形式承认了这一行为的合法性。这反映出
A. 宋朝的城市管理水平落后于唐朝
B. 汉唐的坊市制度最终被宋徽宗废除
C. 商业发展必然严重影响城市交通
D. 商品经济的发展倒逼城市管理改革
如图是关于秦汉时期铁制农具的统计情况。该图客观上反映了该时期
A. 农业生产的精耕细作
B. 官营手工冶铁业发达
C. 冶铁业以生产农具为主
D. 铁器已得到全面的推广
西周中期的青铜器“卫盉”铭文记载:周恭王三年,贵族裘卫用玉器和礼服从贵族矩伯手里换得1300亩田,并通过执政大臣进行了授田仪式,办理了换田手续,刻于青铜器上作为凭证。这一事件反映了当时
A. 贵族权重,世袭制巩固
B. 田地交换,井田制动摇
C. 田地买卖,私有制确立
D. 王室衰微,礼乐制崩溃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沙皇亚历山大二世曾说过:“我不愿农民过得优厚,但我要防止俄国暴动。我认为,我们把农民同土地割裂会点燃俄国。假使要我签字连同土地一起解放农奴,我宁肯把手指砍掉。”
——《苏联史》
材料二:对自己全部土地仍保持所有权的地主,在农民向他履行规定的义务的条件下,让农民长期使用他们所居住的房屋,此外,为了保障农民的生活,并使他们能象政府履行义务起见,让他们长期使用法令中所规定的一定数量的土地及其它附属地。使用份地的农民必须因此向地主履行法令中所规定的义务。在这种过渡状态下的农民称为义务农。
——《俄国1861年改革法令》
材料三:农民这样获得一定数量的私产后,因为赎买了土地,他们就摆脱了对地主的义务,而成为拥有完全自由的农民。
——《俄国1861年改革法令》
材料四:农民未能正确理解陛下赋予他们的权利,他们还希望获得绝对的自由,并完全占有贵族的土地。……只有采取强制和严厉手段,才能使农民相信地主的要求是合法的。
——《1862年沙皇政府第三厅报告》
请回答:
(1)材料一中,亚历山大二世心理上的矛盾是什么?为什么会有这种矛盾心理?
(2)据材料二、三,说明这两种农民在权利方面的区别。
(3)材料三中对农奴法律地位变化的结论是否符合实际?并说明理由。
(4)依据材料四,说明1861年改革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