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平煤矿正式投产时,土煤在国内从一个通商口岸装船到另一个通商口岸卸货,须缴纳出口税和复进口税,每吨税金达1两以上,比洋煤进口税多20余倍。李鸿章奏准开平所产之煤出口税每吨减1钱。这一举措
A. 保证了煤矿业稳健发展 B. 摆脱了列强对煤矿业的控制
C. 加强了对开平煤矿的管理 D. 增强了洋务派兴办矿业的信心
晚清时期,中国传统棉织业出现了以洋棉纱代替手工棉纱现象,如“川省(四川)购办洋棉纱者,异常踊跃。计由汉(口)镇装轮来宜(昌)者,去岁(1889年)仅6700余担,今岁多至69700余担”。(《光绪十六年宜昌口华洋贸易情形论略》)这一现象说明
A. 中国对外贸易的逆差加大
B. 中国内地棉纺织业的衰落
C. 四川成为进口棉纱集散地
D. 中国传统经济结构被破坏
19世纪70年代末,英国人发明了托马斯一吉尔克里斯特炼钢法,随后在欧洲大陆被广泛采用,然而直到20世纪30年代,英国企业家才用它替代了传统的炼钢技术;自动纺织机也是由英国人发明的,但将其第一次投入大规模商业生产的却是美国的德雷珀父子公司。这些现象说明英国
A. 企业缺乏技术革新的动力
B. 错失了工业革命的机遇
C. 政府减少了对经济的干预
D. 丧失了世界霸主的地位
下表反映的是1750—1900年欧洲及中国、印度的工业产量在世界所占比例的情况。这主要表明
| 1750年 | 1800年 | 1830年 | 1860年 | 1880年 | 1900年 |
欧洲 | 23.2% | 28.1% | 34.2% | 53.2% | 61.3% | 62.0% |
中国 | 32.8% | 33.3% | 29.8% | 19.7% | 12.5% | 6.2% |
印度 | 24.5% | 19.7% | 17.6% | 8.6% | 2.8% | 1.7% |
A. 中国要实现复兴须学习欧洲模式
B. 欧洲列强对印度进行了疯狂侵略
C. 欧洲对世界经济的主导作用显现
D. 美国取代英国掌握世界经济霸权
王斯德在《世界通史》中指出:“(19世纪英国伦敦)这个城市呈现鲜明的分裂特征。城市的一边是平静有序、衣食富足、趣味高雅、灯红酒绿,另一边是肮脏混乱、贫困饥饿、粗俗鄙陋、疾病四伏。”这突出反映了工业革命
A. 加快了英国城市化进程 B. 引起社会结构的重大变动
C. 导致了严重的环境污染 D. 大幅度提高了社会生产力
据史料记载“工业革命的本质就是竞争替代了早先曾经控制了财富的生产和分配的中世纪管制。”对该观点理解最为准确的是
A. 工业革命促进了民主政治的发展
B. 工业化要求彻底打破对经济的垄断
C. 自由主义经济思想影响日益扩大
D. 工业革命要求政府放弃其经济职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