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8年,国家出台了《户口登记条例》,严格限制农村户口人员迁往城市。不久,禁止从农村招工的政策又突然发生了变化,国家决定放宽对招收新工人的审批权,大批农村人口得以迁入城市。这一变化
A. 导致农业集体化运动严重受阻
B. 适应“大跃进”的需要
C. 利于粮食统购统销政策的推行
D. 导致城乡差别缩小
1953年我国开始实行粮食的计划收购与计划供应政策,统购价格由中央规定,对城市人民和农村缺粮人民实行粮食计划供应,严禁私商自行经营粮食。这一政策的制定是基于
A. 国家工业建设的需要
B. 解决人民温饱的需要
C. 国家经济困难的应对
D. 国民经济恢复的需要
1938年国民政府规定,工矿业、制造军用品的工业和电器工业,得收归政府办理或由政府投资合办;生活日用必需物品,经济部“随时分别种类地域,直接经营之”。这一规定意在
A. 使国民经济向战时经济转轨
B. 推动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
C. 强化国民党的一党专制局面
D. 消除地区间经济发展不平衡
从1937年8月到11月,上海一地共迁出民营工厂148家、机器设备12 400多吨、工人2 100多名。有学者将这一时期中国工矿企业的大举内迁形象地比喻为 “中国实业界的敦刻尔克”。上述材料表明
A. 中国形成了平衡的工业布局
B. 官僚资本干预经济发展
C. 战争使中国工业布局发生了改变
D. 近代民族工业大量倒闭
1935年,“国民经济建设计划”指出:“关于国民经济建设……应当是有计划的有统制的建设,而尤贵有一强有力的经济参谋部,通盘筹划,在整个计划之下,……全国一致动员,这个经济建设运动,才有成功的希望。”此计划
A. 为经济的自由发展创造机会
B. 表明政府认识到团结抗日的重要性
C. 利用国家力量发展民族经济
D. 从国家层面遏制了官僚资本的扩张
1897年,有人指出:“中国创行西法已数十年,皆属皮毛,空言无补。至今两年来,忽大为变动,如邮政、银行、铁路,直见施行,今天津亦有火轮,风气之开,人力诚难阻隔也。”产生上述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 维新变法运动迅速兴起
B. 政府大力扶持官督商办企业
C. 列强对华资本输出减少
D. 政府放宽了兴办实业的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