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52年、1957年中国主要产品产量简表 项...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52年、1957年中国主要产品产量简表

 

项目

1952年

1957年

增幅(%)

钢(万吨)

135

535

296

煤炭(万吨)

6600

13100

98

棉纺物(亿米)

38.3

50.5

32

谷物(万吨)

16092

19505

19

 

 

材料二  新中国的工业化

 

——摘编《世界当代史》与党的十六大、十九大决议

(1)根据材料一,归纳20世纪50年代中国经济发展的状况。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形成的主要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和所学知识,比较改革开放前后两条工业化道路的不同之处,结合上述材料,谈谈当前我国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应该注意的问题。

 

(1)状况:重工业发展迅速,轻工业发展相对缓慢,农业生产发展滞后。原因:受苏联(斯大林)模式的影响;新中国建设经验的欠缺。 (2)不同:所有制结构:从单一的公有制到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并存;管理体制: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工业化战略:从优先发展重工业到各部门协调发展;发展方式:规模速度型粗放增长转向质量效率型集约增长;资金来源:从农业提供到国家积累;外部关系:冷战格局下的自力更生到全球化形势的开放共赢等方面比较 注意的问题:科技创新;体制创新;经济结构调整;可持续发展;开放合作共赢等 【解析】 (1)20世纪50年代中国经济发展的状况:据材料1952—1957年,由于实行“一五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因此重工业发展迅速,轻工业发展相对缓慢,而此时农业生产发展滞后。主要原因:结合所学可知,借鉴苏联经验,我国也建立了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模式;新中国建设经验的欠缺。 (2)不同:管理体制:据材料信息可知20世纪50—70年代初,借鉴苏联经验建立了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模式;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到1992年中共十四大,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我国“从计划经济转到市场经济”; 所有制结构:结合所学可知,在社会主义改造中我国逐步建立了单一的生产资料公有制;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实行经济体制改革,我国建立了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的所有制形式;发展方式: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后我国经济发展由“规模速度型粗放增长”向质量效率型集约增长转变;资金来源:随着国家综合国力的提升,我国对农业实行了惠农政策,资金的积累来源由国家提供;外部关系:可从冷战格局下的自力更生到全球化形势的开放共赢等方面比较来分析。当前我国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应该注意的问题:可从环保角度;科技创新角度;经济体制的创新及开放共赢等方面分析。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汉代开辟了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汉书·地理志》记载,汉代商人的海上贸易已包括了全部南海诸国和整个印度洋区域,并远伸到西亚乃至欧洲。……隋唐时期全国统一,陆路丝绸之路除沿袭汉魏时的南路、北路外又增加新路,并出现了登州、扬州、明州等著名港口,唐朝在广州首次设市舶使管理海外贸易……两宋时期,北方少数民族政权强大,宋政府对海上贸易采取支持、鼓励的态度,……与宋朝有海上贸易往来关系的国家多达60个以上……

——齐涛《中国古代经济史》

材料二  “1840年英国为国内消费进口了454.5万公担棉花、4842.1万磅亚麻和大麻。至1870年进口棉花增加到983.6万公担,羊毛增至1.71亿磅,亚麻和大麻增至590万磅。”英国工业品的市场也随之扩大了。“兰开夏棉织品的输出额从1843年的十四万一千磅增加至1854年的一百万磅。”由于“航海条例”的取消运输费降低,从而降低了英国工业品的价格,增强了其竞争能力。英国的机床,机车等重工业产品也越来越畅销,从1845年到1870年的25年中,英国机器输出量增加了一倍。

——摘编自《试论英国的自由贸易政策》

(1)根据材料一归纳中国古代对外贸易的特点。试从整体史观的视角简要评价。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英国对外贸易的特点和影响。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棉花种植在明代普及全国,棉布成为大众消费品。棉纺织业在农村经济中的地位上升,江南地区成为全国的棉纺织业中心。据统计,江南地区在明代后期年产棉布量在2000万匹以上,有170万妇女从事棉纺织业,占劳动力的50%以上。丝织业发展迅速,明代后期,江南地区官营织机约有3500台,民营织机在15000台以上,织工达4万人之多,出现了许多以丝织业为主业的市镇。生产的专业化和分工十分普遍,服务于纺织业的辅助行业从业人数同步增长。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地权分散化趋势明显,田面权、田底权分离,租佃经营成为农业经营的主要形式。

——摘引自李伯重《江南的早期工业化》

材料二  直到鸦片战争前夕,中国社会经济中能够直接应用机器生产的棉纺织工场微不足道,棉纺织业的工业化,还缺乏可资利用的现存的手工业基础。民族机器棉纺织业的纱锭数,截至1895年底止,“共为197396枚,工作纱锭162396枚,布机累积数4008台,工作布机3550台”。1895年后,机器棉纺织业成为华商投资设厂热潮的重点。据统计,“至民国2年(1913)中国全国华洋各厂共有纱锭982812枚,其中华商651676枚,日商233448枚。全国布机9389台,其中华商4633台,日商3546台,英商1210台”。

——摘引自《中国早期工业化进程中的二元模式》

(1)根据材料一概括明代后期江南地区乡村经济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分析近代棉纺织业生产方式的变化,并说明近代棉纺织业发展的影响。

 

 

查看答案

1990年我国出口总额达到了621亿美元,对外贸易实现了顺差,改善了自1984年以来连续逆差的状况。到1991年6月底,国家外汇储备已上升到330亿美元。这一变化反映了当时中国

A. 经济结构渐趋于合理

B. 已形成典型的外向型经济

C. 现代化建设成效显著

D. 市场经济体制的初步建立

 

查看答案

下表反映了新时期我国经济运行方式在四个年份中的变化情况。该表反映了我国

农产品收购价比率(%)

1978年

1984年

1991年

1993年

国家定价(%)

94.4

37.0

22.2

10.3

国家指导价(%)

0

23.0

20.0

7.0

市场调节价(%)

5.6

40.0

57.8

82.7

 

 

A.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基本确立

B. 改革开放后经济体制转变的历程

C. 农村经济发展需要加大市场引导

D. 国家宏观管理逐渐退出历史舞台

 

查看答案

1982年,可口可乐公司在北京各大商场展开产品促销,这是中国当代市场上第一次卖场促销活动。对此,北京各大报做出激烈反弹,如《北京日报》发文认为引进可口可乐浪费国家大量外汇资源。外经贸部也做出停止可口可乐内销的决定。这表明

A. 市场经济未被普遍认可

B. 百姓缺乏正确的消费观

C. 政府机关权力意识浓厚

D. 阶级斗争思维仍然存在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