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59年,两广总督李侍尧上奏乾隆皇帝说:“外洋各国夷船到粤,贩运出口货物,均以丝货为重……其货均系江浙等省商民贩运来粤,卖与各行商转售外夷。”据此可知,当时
A. 政府极力阻挠农产品的商品化
B. 各地的农民弃农经商现象严重
C. 统治者鼓励民间开展海外贸易活动
D. 国外市场的扩大推动了桑蚕业发展
清初,为了对付东南沿海的反清力量,曾厉行海禁,“片板不准下海”。后来,由于外商在中国沿海进行不利于清朝的非法活动,清政府只允许他们在广州一处进行贸易。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A. 清朝实行闭关锁国政策
B. 清朝鼓励朝贡贸易
C. 清朝禁绝一切民间贸易
D. 清朝海军装备落后
武则天时代,绫锦坊中就有巧儿365人,内作使绫匠83人,掖庭绫匠150人。这说明当时
A. 官营丝织业有相当大的规模
B. 私营丝织作坊开始兴起
C. 纺织作坊中已有众多雇工
D. 纺织业在手工业中的地位最为重要
据《泾县志》等载,明初服尚简朴,“衣不过细布土缣,仕非宦达官员,领不得辄用芝丝”,“士人之妻,非受封,不得长衫束带”。到明朝中后期,则“男女衣文绣,女子服五彩,衣珠翠,金银满饰,务华靡,喜夸诈”,“冠嫁娶用长衫束带,赀装缇帷竞道”。这一变化说明了
A. 进步思想影响妇女地位变化
B. 理学衰落导致奢靡风气盛行
C. 经济发展引发思想观念冲突
D. 市民壮大瓦解传统伦理道德
《国语》讲“祀,国之大节”。有学者认为,青铜器在商周时期被视为“政治的权力。”可推断,商周时期青铜器主要用作
A. 农用工具
B. 祭祀礼器
C. 食具
D. 货币
《明神宗实录》记载:“吴民生齿最繁,恒产绝少,家杼轴(纺织)面户纂组(编织)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相依为命久矣。”这则史料能够说明的是
A. 官营手工业发展迅速
B. 农产品商品化日益明显
C. 新型的雇佣关系出现
D. 重农抑商观念彻底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