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82年,英国商人比尔兹利在年度财务报告中沮丧地写道:“我们的航运公司今年亏损额达到了400万两白银,法国的轮船公司也大致如此。……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是李鸿章先生蒸蒸日上的轮船招商局。”材料反映洋务运动
A. 实现了国家与民族的独立和解放
B. 促进了中国自然经济的完全解体
C. 推动了中国近代教育事业的发展
D. 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外国经济侵略
辛亥革命发展到高潮时,不少地区的商人支持革命与共和。当革命党人组织的国民党与以袁世凯支持的进步党进行斗争时,商人担心党争的白热化导致战事再起,重演辛亥年间的动荡局面。由此看出当时的商人
A. 饱含着救亡图存的动机
B. 对政治变革态度相对保守
C. 求稳与求变的复杂心态
D. 迫切希望得到政府的保护
1759年,两广总督李侍尧上奏乾隆皇帝说:“外洋各国夷船到粤,贩运出口货物,均以丝货为重……其货均系江浙等省商民贩运来粤,卖与各行商转售外夷。”据此可知,当时
A. 政府极力阻挠农产品的商品化
B. 各地的农民弃农经商现象严重
C. 统治者鼓励民间开展海外贸易活动
D. 国外市场的扩大推动了桑蚕业发展
清初,为了对付东南沿海的反清力量,曾厉行海禁,“片板不准下海”。后来,由于外商在中国沿海进行不利于清朝的非法活动,清政府只允许他们在广州一处进行贸易。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A. 清朝实行闭关锁国政策
B. 清朝鼓励朝贡贸易
C. 清朝禁绝一切民间贸易
D. 清朝海军装备落后
武则天时代,绫锦坊中就有巧儿365人,内作使绫匠83人,掖庭绫匠150人。这说明当时
A. 官营丝织业有相当大的规模
B. 私营丝织作坊开始兴起
C. 纺织作坊中已有众多雇工
D. 纺织业在手工业中的地位最为重要
据《泾县志》等载,明初服尚简朴,“衣不过细布土缣,仕非宦达官员,领不得辄用芝丝”,“士人之妻,非受封,不得长衫束带”。到明朝中后期,则“男女衣文绣,女子服五彩,衣珠翠,金银满饰,务华靡,喜夸诈”,“冠嫁娶用长衫束带,赀装缇帷竞道”。这一变化说明了
A. 进步思想影响妇女地位变化
B. 理学衰落导致奢靡风气盛行
C. 经济发展引发思想观念冲突
D. 市民壮大瓦解传统伦理道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