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明朝赵弼《青城隐者记》:“女织男耕,桑麻满圃。”它主要体现的是 A. 小农经济的...

明朝赵弼《青城隐者记》:“女织男耕,桑麻满圃。”它主要体现的是

A. 小农经济的特点

B. 重农抑商的政策

C. 商品经济的发达

D. 重男轻女的观念

 

A 【解析】 材料中“女织男耕”是小农经济的体现,故A项正确;材料中不能说明是重农抑商政策,B错误;材料说明的是古代小农经济模式,不是说明商品经济的发达,C错误;重男轻女的观念不符合材料主旨,D错误。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据估算,1920年,旧中国产业资本总额中三种资本所占的比重,外国资本70.4%,官僚资本1.14%,民族资本18.2%,1936年,外国资本78.3%,官僚资本5.4%,民族资本16.3%,1949年,外国资本10%,官僚资本72%,民族资本18%。也就是说,民族资本始终只占18%左右,未能超过1/5的水平。l956年1月,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的民族资本家荣民企业继承人荣毅仁说:“通过我经过的道路,我自己认识到,走这个(社会主义)道路才是出路。”

——摘编自姜铎《资本主义此路不通——旧中国民族资本发展中的历史教训》

根据材料,提出自己的观点,并结合史实对该观点进行说明。(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查看答案

近代以来,中国经济逐渐向近现代经济的转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从1873年一个叫继昌隆的缫丝厂开始,新式缫丝工业在珠江三角洲发展得十分迅速……这种发展使广东部分地区的经济发生了相应的变化。19世纪80年代以来,距离丝厂地区较远的潮阳、普宁、揭阳、庵埠、澄海、嘉应州等地,农民植桑养蚕者也大为增加,以致大片稻田变成了桑园,蚕业收益在农民的总收入中逐渐上升到主要地位。在继昌隆缫丝厂出现的70年代,日本开始角逐世界生丝市场……正是在土丝(当时华丝出口仍以土丝为主)与日丝竞争相形见绌的状况下,广东厂丝以崭新的面貌出现,出口数量连年上升,成为与日丝顽强相抗的力量。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继昌隆缫丝厂产生的影响。

材料二  从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前半期的20—年间,中国民族资本工业约有160—家,投资额约460.5万元,主要是缫丝、棉纺、火柴等轻工业。又创办采矿业20家,投资额约261万元,以上两项合计,不过721.5万元。民族工业又多半集中在沿海的通商口岸,特别是集中在上海、天津等少数大城市。这种情况,就使民族工业脱离了自己的原料产地和销售市场,加深了对帝国主义的依赖。民族工业也不能和封建势力割断联系。

——摘编自《中国近代手工业史》

(2)根据材料二,概括指出这一时期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特点。

材料三  “九一八”事变后,国民党的统治受到威胁。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被迫长征,力量削弱,蒋介石以为除去了心腹之患。1935年12月,国民党五届一中全会通过《确定国民经济建设实施计划大纲案》,提出要把经济建设与国防建设结合起来,尤其把重工业的建设放在首位?由于国民经济建设运动的开展,加上调整进出口关税,币制的统一,工业,农业,交通等其它社会经济在一定时期得到了某些发展。抗战爆发打断了这一运动,但它仍为后来国民政府在抗战期间运用行政力量干预经济生活以适应战时需要,提供了某些范本。

——摘编自《中国军事经济全史》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国民政府开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的背景和作用。

材料四  从中国共产党执政的第一天起,应该说就担负起100—年来受到严重阻碍的工业化重任。但是从1953年我国完成战后的经济恢复,转入大规模经济建设以后,资本(包括人力资本)和资源严重缺乏就开始困扰着中国共产党,在这种情况下,中国共产党采取了集中有限资本和资源来加快建设重工业和完整工业体系的发展战略。

——武力《中国共产党对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认识和实践》

(4)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共产党采取的“集中有限资本和资源来加快建设重工业和完整工业体系的发展战略”是什么?简要分析产生这一战略的因素。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我国古代是一个以农立国的社会,历代都把发展农业当作头等大事,尤其是重视兴建水利工程。公元前246年,为耗竭秦国实力,韩国派水工郑图入秦游说,在泾水和洛水间穿凿一条大型灌溉渠道。本为“疲秦”之策的郑图渠却在完工后发挥了“强秦”的作用,使干旱的关中平原旱涝保收,为战图时期秦国的强盛和统一六国奠定了经济基础。湖州太湖漤港是太湖流域特有的古代水利工程类型,源于在太湖滩涂上纵港横塘的开凿,始建于春秋时期,北宋时形成完整体系。因为有了太湖漤港,太湖平原成为我国主要的粮食产区和蚕丝品生产地,孕育出“苏湖热、天下足”的杭嘉湖平原和鱼米之乡、丝绸之府、文化之邦。

——摘编自陈晨《中国古代水利工程何以千年不衰》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古代重视兴修水利工程的原因。

材料二  自尧舜追溯农业发达之时,亦必在千年左右。我国农业发达,总在距今(2019年)五千年之前了。中国的农业,是如何进化的呢?一言以蔽之,曰:自粗耕进于精耕。总而言之:农业有大农制和小农制。大农制的长处在于资本的节约,能够使用机械,以及人工的分配得宜。小农制的长处,则在以人尽其劳,使地尽其力。所以就一个人的劳力,论其所得的多少,是大农制为长。就土地同一的面积,论其所得的多少,则小农制为胜。中国农夫的技能,在小农制中,总可算首屈一指了。这都是长时间自然的进化。

——摘编自吕思勉著《中国通史》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小农经济的基本特征,分析我国古代小农经济发展的有利因素。

 

 

查看答案

据统计,到1600年,全西欧的总价格水平比1500年高出200-300%,其中西班牙上涨幅度最高,平均达到4倍。法国、英国、德国、荷兰则平均上涨两倍到两倍半。这一现象对欧洲社会的影响是

A. 资本主义萌芽出现

B. 社会阶层固化严重

C. 贵重金属大量流入

D. 封建经济关系破坏

 

查看答案

新航路开辟后,美洲的烟叶、玉米和马铃薯等作物由西班牙人带回欧洲,传遍世界;水稻、甘蔗、葡萄等植物,马、牛、驴等动物,以及先进的生产方式,则随着欧洲移民一起进入美洲。这说明

A.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

B. 殖民活动客观上推动文明交流

C. 新航路开辟带来经济繁荣

D. 农作物种植不受地域影响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